由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主持的“奶牛主要疫病防治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開發”課題在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奶牛用系列中藥制劑通過中試,產業化條件趨于成熟。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針對奶牛乳房炎和子宮內膜炎研發新型安全預防或治療制劑,在長期試驗的基礎上獲得乳康1號、乳康2號合劑、乳源康、清宮液、清宮液2號、清宮液3號、產后宮康王、產復康等一系列新產品,已取得新獸藥證書和生產批準文號。與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相比,這些藥物為依據國傳統獸醫學理論結合現代藥物化學、藥劑學新技術研制而成的純中藥制劑,具有安全、低殘、不引發耐藥、治療后不易復發等鮮明的優勢,臨床治愈率均在85%以上,且為零休藥期藥物。在制劑工藝中采用了分離提取、固體分散、緩釋控釋等先進技術,保證了藥物質量的穩定、可控。目前這些產品已大多通過中試,產業化條件趨于成熟,這標志著我國在奶牛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的防治水平上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奶牛壞死桿菌滅活疫苗研制成功。通過本課題的攻關,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所攻克了厭氧菌培養這一技術堡壘,摸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厭氧菌培養方法,大量培養牛壞死桿菌強毒株FNN1與FNN2株,經濃縮、滅活后研制成奶牛壞死桿菌滅活疫苗,該產品已經在吉林春光、九牛奶業、山西榆次、四川榮昌等奶牛場免疫奶牛3800頭,臨床免疫保護率達到75%。
建立了用奶樣檢測牛布魯氏菌病的PCR診斷方法。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在國內首次建立了用奶樣檢測牛布魯氏菌病的PCR診斷方法,該方法準確、敏感、快速,與經典的細菌分離試驗、平板凝集試驗的符合率達到100%,靈敏度達到50-100CFU/ml奶樣,可在48h內對病原做出診斷。PCR技術不僅大大地節省了檢測時間,而且檢出率高,重復性好,可作為常規細菌分離鑒定技術的補充定性方法用于牛群布魯氏菌病的動態監測。應用該技術檢測奶樣已涉及5省區19550頭奶牛。
建成生產線2條,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奶牛壞死桿菌滅活疫苗、乳源康的工廠化生產線已經建成,日前已經投入產業化生產。
分享到
“奶牛主要疫病防治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發布時間:2004-10-25
|來源: 院辦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