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研討會以玉米功能基因組學——共享與合作為主題,共有15位報告人分別就玉米重要農藝性狀干旱、抗蟲、光周期控制的開花、養分高效利用及株型調控機理大規模組學研究、玉米苗再生能力重要調控因子挖掘、玉米紋枯病調控基因/元件分離和功能分析、玉米秸稈資源研究與應用等重要問題介紹了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由討論環節,參會人員發言踴躍,討論熱烈,為通過協同創新促進相關研究獻計獻策,就玉米突變體庫共性技術研發、關鍵技術集成和模式規范化推廣方面達成了共識,希望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通過組建“跨研究所、跨學科“的聯合研究團隊協同攻關,實現合作共贏。
會后,與會人員赴生物技術研究所海南樂東實驗基地現場考察鑒定玉米突變體材料田間表型。
玉米是糧食類作物中的綜合利用之王,其顯著的高產性能和功能的多樣性特征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的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玉米也是遺傳學研究的重要模式物種。玉米種質資源的創新對拓寬我國玉米種質的遺傳基礎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生物所玉米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在玉米研究中有大量積累,并成果顯著。首次構建了以國內大面積推廣的玉米品種鄭單958的母本為背景的EMS誘變群體,該突變體庫已被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廣泛使用,為挖掘玉米重要農藝性狀的關鍵基因提供了材料平臺,并有助于加快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步伐。(通訊員 崔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