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通過非靶向脂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技術,揭示了兩種水溶性新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和啶蟲脒,對神經瘤細胞Neuro-2a產生毒性作用的新機制,為評估吡蟲啉和啶蟲脒的毒性風險提供了新見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吡蟲啉和啶蟲脒由于其高度的水溶性,很容易被生物體攝取吸收,它們的神經毒性效應主要表現在特異性地阻斷神經細胞的傳導,并引起細胞麻痹和死亡。為此,該團隊以神經瘤細胞Neuro-2a作為研究載體,采用現代組學方法研究發現,啶蟲脒比吡蟲啉的神經毒性更強。它們都會干擾細胞中的多種脂質和氨基酸代謝,導致細胞功能紊亂,影響機體正常的抗氧化和免疫調節功能,從而引發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和不良反應。
該研究從細胞代謝紊亂角度深入揭示了吡蟲啉和啶蟲脒的神經毒性作用機制,為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毒理評估提供了新依據和新方法。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的資助。(通訊員 劉全吉)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210090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