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耕地退化阻控與地力提升團隊研究揭示了干濕交替影響黑土地土壤結構的過程及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土鏈(CATENA)》期刊上。
農田土壤干濕交替過程直接影響土壤水分或土壤微生物,從而影響土壤結構穩定性和土壤有機碳礦化及累積。研究團隊以東北黑土為研究對象,采用室內模擬實驗,發現在干濕交替過程中土壤團聚體平均重量直徑變化不明顯,因此應該更關注土壤團聚體的周轉過程,而不僅是團聚體粒徑分布。土壤團聚體周轉是土壤結構的內在驅動因素。無論干濕交替強度如何,顆粒態有機碳含量隨著土壤團聚體的破碎而降低,進一步降低了土壤有機碳含量。研究表明,干濕交替通過調控團聚體周轉過程影響土壤結構穩定性和土壤有機碳累積。該研究結果為干濕交替驅動黑土地土壤結構動態變化和有機質衰減提供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通訊員:姬悅)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4.10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