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持的973計劃項目“主要糧油產品儲藏過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機理及防控基礎”2013年度總結會在北京召開。項目跟蹤咨詢專家、農業部科教司、中國農科院科技局的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加工所所長戴小楓主持。
項目首席科學家劉陽研究員和各課題負責人匯報了2013年項目研究進展、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及2014年工作計劃。項目跟蹤專家和專家組圍繞任務完成情況、科研產出、人才培養、課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考評。黃三文研究員應邀作了題為“蔬菜育種的基因組學”的學術報告,就“973項目”的實施進行了經驗交流。
農業部科教司張文處長對項目實施1年來取得的進展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該項目選題既是國家重大需求,也是產業發展急需,意義重大。他要求,項目組要進一步梳理成果、目標,注重原始創新、推動協同創新,加強項目管理、確保經費安全。
據悉,項目執行1年來整體進展順利,全面完成了各項任務指標。初步揭示了花生和小麥儲藏過程中真菌菌群的演變規律;獲得用于毒素防控的毒素合成基因缺失黃曲霉菌株34株,揭示了其不產毒的分子機理,確定基因缺失類型25種,其中22種是新發現;基本勾畫出禾谷鐮刀菌高滲透甘油(HOG)和雷帕霉素靶標(TOR)信號途徑及其對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的調控作用;初步揭示了花生白藜蘆醇抑制黃曲霉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建立了儲糧真菌活動早期監測系統,實現了通過監測CO2濃度對真菌生長活動進行早期預警;研發出用于黃曲霉毒素B1檢測的量子點微球免疫層析試紙條及便攜式讀取儀,檢出限1.9pg/mL,精度提高了2個數量級;研發出安全高效的揮發性儲糧防霉制劑,既能高效抑制真菌生長和毒素形成,又能降解真菌毒素;成立了中國菌物學會真菌毒素專業委員會,主辦了2014年國際真菌毒素大會;發表SCI論文27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申請專利27項,出版著作1部。(通訊員 李紫陌)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