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
蔬菜花卉研究所建立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蔬菜有害生物控制與優質栽培”在京召開學術委員會議。市科委農村科技處處長馬金旺,院科技局管理平臺處劉建安博士,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方智遠院士、副主任委員杜永臣,以及其他11位委員參加會議。
會上,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友軍研究員匯報了重點實驗室成立2年來的工作進展,介紹了重點實驗室的組建、研究方向、管理和運行機制,以及在植物保護、蔬菜栽培和重金屬檢測方面取得的進展等。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曉武研究員作了題為“蔬菜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的報告,重點介紹了
蔬菜花卉研究所在黃瓜、白菜、番茄等基因組研究方面的進展及在蔬菜育種上的應用前景。與會領導和專家對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表示肯定,并強調要加強不同重點實驗室之間的合作交流,同時希望在我國新的科技體制改革時期,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會議還對實驗室的建設、目標和今后努力方向進行了討論。
據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蔬菜有害生物控制與優質栽培”于2012年5月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認定成立。主要針對北京市蔬菜生產中病蟲害危害損失加重,農藥、化肥與重金屬風險加大的現狀,開展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并進行推廣應用,直接服務于北京新一輪“菜籃子”工程。2年來,該實驗室闡明了殺蟲劑使用引起的Q煙粉虱替代B煙粉虱是導致TYLCV在我國暴發流行的關鍵機制;明確了小菜蛾、西花薊馬和葉螨等在北京市設施蔬菜上的種群動態和抗性趨勢,建立了綜合防控技術體系;集成建立了“甘藍枯萎病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在北京延慶建立了示范基地;從角刺黃瓜中發現了優異的抗根結線蟲基因資源;分析了白菜在重金屬脅迫下的差異表達基因,為遺傳育種提供了依據;研發了碳晶電加溫和叢枝菌根真菌育苗技術;建立了基于基質濕度的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技術及設備,節水效果顯著。(通訊員 李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