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作出決定,授予我院生物所郭三堆研究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郭三堆研究員是譽馳中外的農業科學家、棉花轉基因專家,現為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分子設計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三十多年來,郭三堆研究員潛心致力于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在轉基因抗蟲棉的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僅打破了國外抗蟲棉自八十年代起對我國市場的壟斷,更為中國國產抗蟲棉在1997年后在國內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的棉花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造福了億萬棉農。由于轉基因抗蟲棉研發的突出成就,朱镕基、回良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專程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視察,并對國產轉基因抗蟲棉研發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郭三堆研究員做出的突出貢獻給與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農家孩子出身的郭三堆深知農業的重要,深深體會農民的艱辛,因而,用所學造福農業、造福農民成為他幼時的夢想和畢生致力的方向。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后,郭三堆進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開始了他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1986年他赴法國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開展科技合作,從事殺蟲基因結構與功能研究。學成后的1988年,他拒絕了法國同行的盛情邀請和高薪挽留,懷著為祖國農業科研事業做貢獻的強烈愿望和使命感,毅然回國,急國家之所急,開始了高效殺蟲生物農藥工程菌及Bt殺蟲基因應用于抗蟲棉的研究。
我國是植棉大國、產棉大國、又是棉紡織品出口大國。棉花生產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是億萬棉農的維生之計。但在上個世紀末,由于棉鈴蟲抗藥性的產生造成我國棉鈴蟲危害猖獗,棉花生產損失慘重。盡管棉農成倍地增加農藥用量,卻不能控制棉鈴蟲的危害,反而嚴重地污染了環境,人畜中毒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九十年代初棉鈴蟲大爆發,造成直接損失達50多億元,間接損失超過100億元。美國的抗蟲棉雖在此時已進入中國市場,但成本高、殺蟲效果不穩定,棉鈴蟲的蟲害問題成了插在棉農心頭的一把刀早,并引起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1991年,國家“863”計劃將轉基因抗蟲棉的研究列為重大關鍵技術項目。懷著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郭三堆研究員臨危受命,開始主持這個重大專項。經過一年零八個月的刻苦攻關,研制成功了有效的殺蟲蛋白基因。又經過近一年的研究,研制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植物高效表達載體。之后又選擇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花粉管通道法為主進行轉基因抗蟲棉研究。終于在1993年底,轉基因抗蟲棉研制成功,1994年進入田間試驗并通過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鑒定,1995年申請國家專利。1996年美國跨國公司的抗蟲棉開始進入我國植棉市場之際,我國抗蟲棉及時研制成功,不僅打破了美國的壟斷,保護了民族利益,而且為我國農業高新技術在國際競爭中爭得了一席之地。隨后,在郭三堆研究員的主持下,又率先研制成功雙價抗蟲棉,使我國抗蟲棉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1997年之后,國產抗蟲棉進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江蘇、安徽、陜西、遼寧、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植棉市場,開始了大面積推廣應用的產業化進程。截止2008年度,國產抗蟲棉種植面積已占全國的90%以上,造福了億萬棉農。
高強度的工作、巨大的工作壓力,抗蟲棉的成功來之不易。他的理想是文章寫在大地上,成果受益千萬家。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顧身患疾病、不論春秋寒暑,多年來,郭三堆帶領著課題組全體科技人員,幾乎犧牲了所有的節假日和業余時間,穿梭于全國各地的棉花基地,數千畝棉田成為了他的辦公室。為了將取得的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在國產抗蟲棉研制成功的同時,他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量發放抗蟲棉種質資源材料,與育種單位通力合作,在近十年的時間內培育出了適應不同棉區的160多個國產抗蟲棉新品種,如GK1、GK12、GK19、GK22、sGK321、sGK9708(中41)、sGK中27(中45)、GK95-1、sGK96-48、sGKz8、GKz19等,推廣面積覆蓋三大產棉區的11個省市自治區。到2008年,全國累計推廣國產抗蟲棉達到2.68億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超過380億元人民幣,使棉農增加收入50多億元,減少農藥用量數萬噸,對保護生態環境和國人身體健康產生了重要作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貢獻。因為他的突出貢獻,國家八六三計劃連續兩次授予他領導的抗蟲棉課題組“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他本人也因出色的工作和突出的業績而榮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郭三堆30多年來的研究歷程成績卓著,在 “七•五”到“十•五”期間,主持完成省部級和國家級課題 “枯草桿菌高效表達載體構建”、“防治幼畜腹瀉K88 K99雙價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植物抗蟲基因工程研究”、“甘藍等蔬菜抗蟲研究”、“高效殺蟲生物農藥工程菌的構建”、“棉花抗蟲基因工程研究”、 “抗蟲棉研制”、“抗蟲棉中試重大關鍵技術項目”、“甜蛋白結構與功能研究”、“雙價抗蟲棉研究及應用”、“雙價抗蟲棉新品種選育與應用推廣”、“新抗蟲基因的克隆和高效抗蟲融合基因的研究”等近20項。“十一•五”期間主持國家級課題“轉基因耐旱耐鹽堿棉花新品種培育”、 “棉花生殖發育相關基因簇中兩個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抗蟲三系雜交棉銀棉2號生產性試驗和示范”等 6個重大項目。指導培養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58名,發表論文80多篇,著書4部,申請專利19項,其中獲專利證書11項,獲專利金獎和優秀獎各1項。獲院、省部級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共12項,其中獲中國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國家發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面對成績,郭三堆沒有為榮譽而松懈,幾十年如一日,他辦公室和實驗室的燈幾乎每天都要等到晚上11點,隨著看門老人的喊聲才熄滅。2005年,他帶領的課題組又率先在國際上研制成功高產量、高純度、高效率、低成本的抗蟲三系雜交棉分子育種體系,先后培育出通過國家審定的抗蟲三系雜交棉“銀棉2號”、“銀棉8號”等4個新品種,并在生產上大規模推廣應用,解決了目前人工去雄雜交棉制種費時費工、成本高、規模小、不易保證純度等世界性難題。
陽光下的棉田中,郭三堆又開始思索,如何解決抗蟲棉的后期抗蟲性下降、抗病、耐旱耐鹽堿、抗除草劑、優質高產、早熟等難題,三系雜交棉的育性分子機理解析等研究也還任重道遠… …也許,這就是一個科學家的執著,在科研的探索歷程中,成績不是終點,目標始終在前。
分享到
生物所郭三堆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發布時間:2009-05-27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機關黨委|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