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所所長、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委員、項目國家顧問許世衛研究員指出,此次培訓不僅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監測預警分析隊伍的總體水平,加強國家、省區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更有利于推動我國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工作與世界接軌,提高中國農業展望的國際影響力。
方成代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該項目是FAO與中國在農產品監測預警領域開展的第一個國際合作項目,希望通過合作加強FAO與中國政府和相關研究單位的聯系,圍繞雙方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開展聯合研究,相信項目將會取得一個雙贏的成果。他還以油料平衡表為例,重點探討了平衡表中各參數的確定方法。
培訓期間,瑪麗安娜女士重點介紹了FAOSTAT中糧食與農業生產統計數據庫和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數據采集標準與獲取方法、數據加工處理技巧等,并以互動形式進行分組實際演練。莉莉安娜女士重點講解了商品平衡表的基本原理與估計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商品平衡表進行短期市場分析,并以建立中國糧食平衡表為例進行了實際練習。
此次培訓提高了我國農產品監測預警分析隊伍的總體水平,對我國農業信息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自2011年10月2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TCP項目“加強中國農業市場監測和農業展望能力”正式啟動以來,項目承擔單位信息所與FAO聯合開展了農業信息監測數據庫建設、農產品市場短期監測預警分析和農業中期展望模型等研究。同時根據項目安排,該項目還將在國內開展FAOSATA的使用方法及其數據獲取與加工方法、FAO商品平衡表研究、Aglink-Cosimo中期預測模型(預測周期為10年)、農產品市場短期分析、農產品貿易政策分析和農業長期預測(30-50年)等6個方面的技術培訓。此次召開的第一期培訓主要目的是學習FAO在農業信息采集、數據加工以及商品平衡表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與技巧,同時交流目前我國的工作進展情況。
在培訓班正式開課之前,為摸清需求提高培訓班的效果, 5月21-22日,FAO的3位專家重點考察了國家統計局、農業部信息中心、農業部農研中心和信息所等機構,從中獲悉了國內的研究現狀和實際需求。(通訊員 王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