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從2017年“中蘿一號”新品種示范現場觀摩會上獲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特色蔬菜資源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選育的晚薹白蘿卜新品種——“中蘿一號”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推廣試種。威寧自治縣委常委、副縣長張明杰,中國農科院麻類所副所長李德芳分別在觀摩會上致辭。
與會成員參觀了位于威寧縣草海鎮卯關村的“中蘿一號”推廣示范基地,現場觀摩“中蘿一號”及對照品種的田間試驗情況,并給予了肯定。參觀結束后,中國農科院特色蔬菜資源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梅時勇研究員就 “中蘿一號”的推廣示范作了培訓講座,對“中蘿一號”等高山蘿卜品種的優勢、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控以及生產銷售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講解,針對生產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與種植大戶們進行了交流指導。
據悉,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西北部,屬國家級貧困縣,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氣溫10.2度,年均日照時間長,具有典型的高原臺地特征,為蘿卜等喜涼蔬菜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威寧自治縣白蘿卜生產歷史悠久,2016年全縣白蘿卜播種面積達12萬畝,適宜發展白蘿卜的潛在面積150萬畝左右。過去,威寧縣種植的蘿卜品種主要是韓國和日本品種,成本較高。“中蘿一號”作為麻類所專家自主選育的優良蘿卜品種,有效緩解了國內蘿卜品種長期依賴進口品種的局面;另外,威寧縣的蘿卜種植為季節性種植,每年只有6個多月能向全國蔬菜市場供應鮮蘿卜。麻類所特色蔬菜資源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選育的中蘿系列新品種正在進行周年均衡生產試驗,試驗完成后有望將威寧從季節性蘿卜主產區升級為周年蘿卜主產區,從而大大提升威寧蘿卜種植業的產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為威寧縣蘿卜產業的快速發展乃至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來自威寧縣政府、威寧縣農牧局、威寧縣草海鎮9個鄉鎮的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以及麻類所有關團隊和部門的領導專家180余人參加了現場觀摩會。(通訊員 廖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