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我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優質油菜新品種現場展示會”在湖北省黃岡市舉行。我院副院長雷茂良、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傳奇、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夏敬源主任、湖北省農業廳徐海能總農藝師、黃岡市政府吳義煌副市長、農業部種植業司曾令清處長等出席會議并講話。我院出席會議的還有油料所所長王漢中、書記黃佑安、副所長王移收、李光明等領導和專家。
劉傳奇副秘書長在講話中指出,湖北省的油菜種植面積、總產、單產、“雙低”普及率已連續9年保持全國第一。在油菜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進程中,科技進步起到決定性作用。通過5個“五年計劃”的品質改良育種攻關,湖北已育成了一大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雙低油菜新品種。其中,由中國農科院專家育成的新品種就超過了18個,并屢獲國家科技大獎。目前,湖北油菜生產已基本形成“雙低化品種、區域化布局、保優化栽培、標準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格局。油菜產業成為全省農民夏季增收的優勢產業,產值可占到夏收大宗作物總產值的60%。
雷茂良副院長在講話中說,這次活動是我院和湖北省聯手推進“科技入戶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農業科技人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具體行動。目的是通過科技現場會形式,把看得見,摸得著的油菜新品種、新技術傳授并推介給廣大農民群眾,從而進一步推進湖北乃至全國油菜生產的發展,做大做強油菜產業。為了配合好科技入戶工作的推進,同時進一步加強中國農科院科技興農工作和成果轉化推廣的力度,今年我院結合農時,還將舉辦矮敗小麥、抗蟲棉和超級稻等大型系列新品種展示活動,將最新的品種、最新的技術、最新的農業科技知識推介并傳授給廣大農民群眾,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一件實事。
全國油菜主產區的科研、推廣、企業界的專家和負責人等共300多人參加了展示會。代表們先后參觀考察了“中雙10號”、“中油雜11號”和“中雙9號”示范現場,聽取了育種專家的品種介紹,以及武穴市、新州區和浠水縣有關油菜種植情況和種植技術的匯報。
長期以來,我院油料所始終堅持“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發展科技、服務農業”的辦所方針,致力于油菜的科技創新,先后推出了“甘油3號”、“甘油5號”、“中油821”、“中雙4號”、“中雙7號”、“中雙9號”、“中油雜2號”、優質油菜速測技術和速測儀、油菜秋發高產栽培技術、油菜萎縮不實防治技術等對我國油菜生產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新品種和新技術,其中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為推動我國油菜生產三次大的飛躍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十五”以來,該所進一步加快了油菜科技創新的步伐,新品種層出不窮。2000~2004年,共有18個優質油菜新品種通過了國家或省級審定,其品質、產量和抗性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抗菌核病育種一直居于國際領先地位。
在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同時,油料所也在積極探索新品種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子。在努力爭取政府和技術推廣部門支持的同時,還積極開展了與相關企業以技術、基地、資金、市場為紐帶的廣泛合作,探索了強強聯手、優勢互補的成果開發之路,以轉讓、買斷、代理、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構建起以品種為核心、以企業為先導、以廣大農戶為“原料車間”的優質油菜種子產業化開發模式,借助企業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營銷網絡,加快了成果轉化步伐,從而也加快了科技成果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利的服務進程。目前,該所油菜新品種的成果轉化率達到100%,品種覆蓋到黃河以南10個省97個縣(市),年推廣應用面積達到3000萬畝以上,占我國油菜種植面積的30%以上,年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8億元以上。其中,2004年在湖北推廣應用面積達到1200萬畝左右,占湖北省油菜種植面積的70%左右。
油料所新品種展示喜人
在剛剛結束的“優質油菜新品種展示會”上,油料所重點推出的3個新品種——“中雙10號”、“中油雜11號”和“中雙9號”,大田連片長勢旺盛,表現優異,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贊揚。
“中雙9號”是油料所所長王漢中研究員為首的課題組,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與傳統育種方法相結合選育出的優質油菜新品種,2002年通過湖北省審定,同年被農業部選定為產業化示范新品種,并予以后補助支持。2003年被科技部列入重大科技新成果推廣計劃,并被農業部列為跨越計劃核心技術。
“中雙9號”具有“六高、兩優、多用”的突出優點。該品種超高產,湖北省區試平均畝產165.48kg,最高區試達249.75kg,是湖北省油菜區試歷史上首個比“中油821”增產幅度超過8%的雙低常規品種;高抗菌核病、病毒病,高抗倒伏,各項指標均居參試品種第一位,達國際領先水平;含油量高,國家區試平均含油量42.66%,比對照“中油821”高7.37%,最高年份達44.81%;蛋白質含量高,居同輪區試首位;雙低率居國際先進水平;該品種還可兼作菜用,其菜苔維生素C和蛋白質含量分別比紅菜苔高44.3%和38.9%,試驗中菜苔產量148.8kg/畝,摘苔后菜籽產量不減,畝增收可達100元以上,該品種綜合技術指標優勢突出,通過3年示范推廣,累計在湖北、湖南、四川、安徽、陜西等省示范推廣1215.8萬畝,創經濟效益15.6億元。“中雙9號”已成為湖北省種植面積最大、在長江流域具廣泛影響的油菜品種,被湖北省政府列為雙低油菜重點主推品種。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對提升我國油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效益巨大。
“中油雜11”是油料所李云昌研究員歷經8年研究出的又一優秀雙低油菜新品種,系國家“863計劃”油菜育種研究項目的重大成果,2004年通過湖北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開創了我國同一油菜品種在參加全國(長江流域)三大區試中同時奪魁的先例,增產率覆蓋了99%區試點,表現出極強的高產性、穩產性和廣適性。在對今年武穴市大金鎮的測產中,最高產量可達336.6kg,最低也可達到216.6kg,平均為288.8kg,比對照品種畝增產50kg以上。該品種品質優,全國區試取樣,雙低率達到國際領先的加拿大優質油菜標準;含油量45.91%,是全國區試第一個含油量超過45%的品種;抗菌核病、病毒病和抗倒伏能力強。該品種的選育成功,標志著我國油菜雜交育種水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中雙10號”是油料所鄒崇順研究員于1997年選育而成的。經多年、多點、大面積試驗,該品種穩產性和增產性均表現突出;經多代品質分析,芥酸、硫甙含量達國際雙低標準, 優于國內標準;油菜種子含油量41.88%;抗病毒病、菌核病強,感病率和病指明顯低于對照;抗凍、抗寒能力顯著;成熟期早;商品菜籽外觀商品性好。
該品種稈硬、耐肥、抗倒,適合于兩熟、三熟制栽培,特別適合于直播和套播種植。主要適宜區域為長江上、中、下游及黃、淮南部各油菜區種植。
我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優質油菜新品種現場展示會”在湖北省黃岡市舉行。我院副院長雷茂良、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傳奇、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夏敬源主任、湖北省農業廳徐海能總農藝師、黃岡市政府吳義煌副市長、農業部種植業司曾令清處長等出席會議并講話。我院出席會議的還有油料所所長王漢中、書記黃佑安、副所長王移收、李光明等領導和專家.
油料所重點推出的3個新品種之一:“中雙10號”
“中油雜11號”
“中油雜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