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14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辦,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湖南農業大學聯合承辦的國家水稻產業技術發展報告會暨湖南超級稻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考察會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國,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部超級稻專家組組長程式華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作為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部超級稻研究專項聯合組織的學術報告會暨超級稻現場考察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6次,是水稻體系與超級稻研究的標志性學術交流活動。本次學術報告會特別邀請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作了“超級雜交稻選育的現狀與展望”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袁隆平院士回顧了我國超級稻發展歷程,并為今后我國超級雜交稻發展描繪了發展藍圖。此外,相關專家緊緊圍繞當前我國水稻產業發展的熱點問題,分別作了題為“優質稻常規稻選育與產業發展”“雜交水稻商業化育種”“稻田重金屬防控與水稻育種”“水稻培肥研究進展”“水稻產業化發展觀察與思考”的學術報告。
程式華表示,今年現場示范內容十分豐富,在數量上包括了雜優中心、湖南農大、湖南水稻所和隆平高科的多個試驗基地,在展示內容方面既有超級稻品種展示基地,又有“蜂(赤眼蜂)+蛙(青蛙)+燈(殺蟲燈)”優質稻生產基地,還有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展示基地,使大家的收獲都很大。在談到學術報告時,程式華指出,本次體系遴選學術報告的主題時,充分考慮了當前水稻產業發展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以便大家更深地了解水稻產業,幫助大家拓展思路。今后,水稻產業發展仍將面臨東南亞低價大米進口多、國內外米價差距大、種稻效益下降等突出問題,特別是今年南方地區低溫陰雨寡照時間長,生育期推遲。程式華希望大家積極開展技術服務,多到田頭指導,為全國水稻增產豐收作出積極貢獻。此外,程式華還要求廣大體系崗位專家和試驗站站長嚴格規范財政經費使用,并積極謀劃好“十三五”各項工作。
會前,程式華還主持召開了體系執行專家組會議,分析了今年水稻生產形勢,確定了本次會議的議題和議程。會議期間,代表們先后實地考察了寧鄉超級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本部基地的超級稻苗頭組合試驗示范,以及瀏陽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研究與示范和長沙春華優質常規稻高產高效栽培示范等。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副院長單楊、鄧華鳳,湖南省農業委員會劉年喜總農藝師,水稻所胡培松副所長,以及農業部超級稻專家組成員和課題主持人、體系各功能研究室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及其團隊成員共200余人參加。(通訊員 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