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蔬菜花卉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花卉人工馴化繁殖及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年度總結會在貴州省興義市召開。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貴州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黔西南州農委、項目主持單位和承擔單位等15個單位共38人參會。
據悉,該項目主要針對目前我國野生花卉生境惡劣、人為破壞嚴重、資源調查缺乏、家底不清等突出問題,開展了蘭科、百合屬和牡丹組等我國重要花卉的野生資源調查、保護、馴化繁殖與栽培技術的研究,并進行了示范推廣,從而有效地防止我國野生花卉資源的流失,達到以利用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的目的。目前,項目牽頭單位
蔬菜所已經建立了杏黃兜蘭、硬葉兜蘭和亨利兜蘭3個原生種的繁殖栽培技術體系,并與相關企業合作在興義建立了兜蘭示范基地。
會議指出,各參加單位基本完成了15種重要野生花卉原生境評價,建立了各自的繁殖和栽培技術體系,并在北京、云南、貴州、海南和成都等地建立了示范推廣基地。下一步的任務是繼續進行野生花卉的原生境調查、繁殖和栽培技術研究,加強基地建設并進行技術示范推廣,完成野生花卉保護手冊的編寫,嚴格按照預算安全使用經費,順利通過項目驗收。會議希望通過各方努力將花卉資源納入國家保種計劃,推動國家級花卉種質保護工作。
會議邀請農業部農作物野生資源保護資深專家、中國農科院
作物科學研究所相關專家作專題報告,介紹了我國對野生植物資源保護的歷程、本項目的來源,并對野生觀賞植物保護和利用提出了建議。
與會人員表示,此次會議在總結工作與技術交流同時,更加明確了2016年的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為2016年項目順利結題起到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