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濟作物真菌病害流行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首次鑒定出大麗輪枝菌3號生理小種無毒基因,并研發了鑒定大麗輪枝菌3號生理小種的分子檢測技術。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微生物學波譜(Microbiology Spectrum)》上。
據戴小楓研究員介紹,由大麗輪枝菌引起的黃萎病嚴重威脅全球農作物生產安全,年均直接經濟損失數十億美元,極難防控。傳統上,依據番茄對大麗輪枝菌的抗性分為3個生理小種,1號和2號生理小種無毒基因已經得到鑒定并應用于田間病原分子流行監測,但3號生理小種無毒基因一直未被發現,嚴重制約了對3號生理小種與寄主互作機制的理解和分子檢測技術的研發。
團隊在系統解析大麗輪枝菌3個生理小種基因組及其遺傳變異的基礎上,發現大麗輪枝菌3個生理小種的信號調控因子(轉錄因子)發生了顯著分化,同時各個生理小種相對于其他2個生理小種均有基因家族發生擴增;通過對3個生理小種基因組特異基因集的篩選與遺傳學驗證,鑒定出3號生理小種無毒基因 VdR3e ,并在此基礎上研發了大麗輪枝菌3號生理小種分子檢測技術。相關研究拼上了大麗輪枝菌生理小種種群分化和無毒基因鑒定的重要“版圖”,也為農業生產實踐中大麗輪枝菌生理小種監測和寄主抗性資源挖掘與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93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