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草原出現了退化、沙化等現象,草原生物量、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草原超載過牧是造成我國草原大面積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草畜平衡監測、評價和管理是實現我國草原植被恢復和重建的關鍵,也是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徐斌課題組,在農業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支持下,以農業部認定的264個牧區縣和半牧區縣為研究對象,通過總飼草料儲量、牲畜標準采食量等計算合理載畜量,并與實際載畜量結合,構建草畜平衡指數,評價牧區半牧區的草畜平衡狀況。
監測和評價結果表明,2008年監測區平均草畜平衡指數為33.58%,總體處于超載狀態。其中,120個牧區縣草畜平衡指數為27.37%,144個半牧業縣為42.07%。六大牧區中牧區縣2008年超載程度排序為:甘肅、四川、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內蒙古牧區縣基本處于草畜平衡狀態,西藏和青海輕度超載,新疆、四川和甘肅牧區縣超載大于上述省份。半牧區縣超載程度排序為青海、西藏、內蒙古、新疆、四川、甘肅。
基于上述監測結果,科研人員建議,在超載地區應減少草原放牧牲畜數量,使其維持在合理載畜量范圍內,同時加大人工補飼數量,降低草原放牧利用率。另外我國半牧區縣草原超載程度較為嚴重,人口密度相對較高,壓縮牲畜數量,降低放牧強度難度將大于牧區縣,是我國實行草畜平衡管理措施的重點和難點,需加大農林副產品對牲畜的補飼,適度利用草原,以保護草地資源,維持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該研究成果以“中國草原牧區和半牧區草畜平衡狀況監測與評價”為題,發表在2012年第11期《地理研究》雜志上,并相繼被新華社、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易等30多家媒體轉載和報道。(通訊員 孟秀華)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