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藍類蔬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克隆了甘藍顯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揭示了該基因的遺傳調控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該研究通過正向遺傳學手段克隆了顯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發現該基因啟動子區突變使其轉錄活性顯著增強,從而導致顯性雄性不育。進一步研究發現,轉錄因子BoERF1L調控Ms-cd1的精準表達,以維持正常的雄性育性。研究還對基于該顯性雄性不育的雜交制種體系進行了優化升級。研究結果闡明了甘藍顯性雄性不育形成的遺傳調控機理,為甘藍雜交制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圖1. Ms-cd1啟動子突變導致顯性雄性不育的遺傳調控網絡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資助。(通訊員:陳旭)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