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1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承辦,美國農業部國家食品與農業研究所及美國化學會《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社協辦的“納米科技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汪學軍、美國工程院院士諾曼·斯科特(Norman Scott)、浙江大學副校長應義斌等嘉賓發表講話,科技部農村司副司長蔣丹平、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所長周普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思深出席。開幕式由環發所所長張燕卿主持。

陳萌山指出,作為中國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中國農業科學院秉承“服務產業重大科技需求、躍居世界農業科技高端”的使命,長期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和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農業納米科技研究作為中國農科院重點培育的新興交叉學科,在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提高化肥、農藥等農業化學品利用效率和節量減排、降低殘留污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陳萌山希望,通過本次會議搭建起一座農業納米科技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平臺,讓國內外學者共同探索和凝練新思路與新目標,攜手推動農業納米科技不斷向前發展,為實現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汪學軍表示,農業部將積極支持農業納米科技研發,加速發展高效、安全的新型綠色農業化學品,促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中的化學品殘留,推動綠色農產品生產,提高食品安全性,保障國民健康。
據悉,納米科技是一門橫斷性的前沿技術科學,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傳統科技的滲透與融合,正在推動現代產業體系與社會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納米科技在農業上的集成應用,也呈現了多點突破之勢,為人類克服糧食安全、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開辟了重要科學途徑。我國的農業納米科技研究發展迅速,尤其是在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提高農業投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涌現了一批高價值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廣泛的國際關注。
會議以“納米科技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利用納米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構筑高值化農產品產業鏈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了農業納米領域的新進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成果。來自美國、歐盟、印度、澳洲和中國等全球10個國家的300余位參會代表出席會議,會議邀請26位國際著名專家和43位國內學者做了專題學術報告。此次會議對于提升我國在農業納米科技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和科技競爭力,推動我國農業納米科技的快速發展,緩解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通訊員 王佳)
汪學軍表示,農業部將積極支持農業納米科技研發,加速發展高效、安全的新型綠色農業化學品,促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中的化學品殘留,推動綠色農產品生產,提高食品安全性,保障國民健康。
據悉,納米科技是一門橫斷性的前沿技術科學,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傳統科技的滲透與融合,正在推動現代產業體系與社會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納米科技在農業上的集成應用,也呈現了多點突破之勢,為人類克服糧食安全、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開辟了重要科學途徑。我國的農業納米科技研究發展迅速,尤其是在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提高農業投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涌現了一批高價值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廣泛的國際關注。
會議以“納米科技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利用納米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構筑高值化農產品產業鏈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了農業納米領域的新進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成果。來自美國、歐盟、印度、澳洲和中國等全球10個國家的300余位參會代表出席會議,會議邀請26位國際著名專家和43位國內學者做了專題學術報告。此次會議對于提升我國在農業納米科技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和科技競爭力,推動我國農業納米科技的快速發展,緩解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通訊員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