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與發展1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副院長劉旭,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原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農業部人事勞動司、發展計劃司、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各省(區、市)相關科研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共100余人參加座談。會議由
質標所黨委書記李恩普主持。
質標所所長葉志華在會上作了“
質標所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與發展10周年”的專題匯報,從研究所建所歷程、發展概況、科學研究、支撐服務、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黨建與精神文明以及未來的發展思路等幾個方面,介紹了
質標所成立以來走過的道路和取得的成績。
質標所成立于2003年,通過10年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的人才隊伍,先后主持承擔完成了“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一批研究任務,在檢測技術、風險評估、標準創新、檢驗監測、認證溯源、真實性識別、政策法規等各個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建成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性重點實驗室、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平臺等科技條件平臺,已初步建成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科研中心、技術平臺、培訓基地、信息服務樞紐和國際交流中心,為我國農產品生產安全、貿易安全、消費安全及其質量安全科學監管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陳萌山充分肯定了
質標所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中作出的貢獻和取得的成績,對
質標所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他指出,
質標所肩負著提質量、保安全、促發展的光榮使命,建所以來扎實推進隊伍建設、學科建設、條件建設和創新文化建設,形成了學科布局科學合理、基礎牢固、文化深厚而有特色的良好勢頭,把科技創新和支撐服務兩篇文章做得有聲有色,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作出了貢獻。當前,中國農科院正朝著建設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目標大步邁進,希望
質標所的同志們搶抓機遇、再接再厲,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努力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產業急需的成果;緊緊圍繞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需要,積極加強對政府部門的支撐服務,為我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翟虎渠指出,
質標所十年磨一劍,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初步搭建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與支撐服務的平臺,將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表示,
質標所從無到有、從零起步、由弱漸強,開創了先河,填補了空白,逐步形成了一支業務素質好、技術裝備全的科技隊伍,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監管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參加會議的其他領導、專家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發展進行了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