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15日,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建中國-東盟創新共同體”為主題的第1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南寧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應邀攜“優薯計劃”“美味番茄計劃”“良豬計劃”“簡稻計劃”等科研項目和成果亮相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聯展。
博覽會期間,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以及印尼研究技術與高教部部長顧問哈瑞·普萬圖、緬甸教育部創新與研究司司長溫凱穆、老撾新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沙萬坤·拉沙蒙等國內外領導參觀展臺,高度評價基因組所參展項目,沙萬坤·拉沙蒙稱贊“優薯計劃”為“顛覆性創新”。
馬鈴薯營養全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但一直以來存在育種復雜周期長、薯塊繁殖易攜蟲害成本高這兩大結構性障礙。基因組所“優薯計劃”利用基因組學和合成生物學指導馬鈴薯育種,致力于用二倍體雜交替代同源四倍體、用實生種子替代薯塊繁殖,攻克難題助力馬鈴薯產業發展。該項目已于今年8月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發表首篇重要論文,被中國農科院列為“重大產出科研選題”之一,并已開展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在促進農業轉型、助推脫貧致富領域展開實質性探索。像“優薯計劃”“簡稻計劃”這樣應用前沿基因組學技術攻克關鍵難題、助力產業發展的項目被廣泛關注,部分科研成果已成功轉產。未來,基因組所將與國內外各方建立廣泛合作,切實推動前沿的農業基因組學科研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發展,助力“一帶一路”。 (通訊員 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