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花生生產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國際花生產業快速健康發展,11月23日,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和中美花生生產技術聯合實驗室主辦的國際花生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塞內加爾等全球花生重要生產國的近100名科研人員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參加了會議。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新友院士、國際半干旱熱帶作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拉杰夫?瓦施尼(Rajeev Varshney)院士等應邀出席會議。
近年來,全球花生種植面積約4億畝,產量約4500萬噸,主要在亞、非、美洲種植,且產業規模呈持續增長態勢,對花生高效安全生產技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會上,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農業部國家花生研究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中外科研機構的專家圍繞花生高效安全生產技術和黃曲霉毒素防控等方面內容,以“花生高效安全生產”為主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與會專家希望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促進全球花生高效安全生產。
“中美花生生產技術聯合實驗室”掛靠在農機化所,自2017年成立以來,持續開展國際花生科技合作與技術交流,為推動和促進全球花生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通訊員 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