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年第六期“農科講壇(中國農業科技報告會)”在國家農業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中國農科院
麻類研究所所長陳萬權應邀作了題為“中國小麥條銹病研究的進展與問題”的報告。報告中,陳萬權從小麥條銹病發生與危害概況、我國研究歷史、目前取得的主要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系統介紹中國小麥條銹病的研究情況,并與青年科技工作者暢談工作中的感悟與體會。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副院長唐華俊,院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魏琦出席報告會。院屬各單位、機關各部門主要領導參加了報告會。院機關青年代表、京區研究所青年科技人員代表,研究生院學生代表等300余人聆聽了報告會。報告會由中國農科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周雪平主持。
陳萬權長期從事小麥病害流行規律和綜合防治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際合作等17項重大科研課題。在小麥銹病特別是條銹病的流行規律和綜合防治研究方面成績突出。由他主持完成的“中國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榮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植保界近30年來唯一的一項國家級一等獎。2014年,陳萬權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陳萬權1983年參加工作,時至今日,他與小麥條銹病已經戰斗了31年,面對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生,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他說,農業科研工作任務艱巨,服務的對象是貧窮的農民,服務的場所在落后的農村,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必須具備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必須深入農田接地氣,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農業科研具有長周期性和公益性,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必須具備長期堅守、執著追求、永不放棄的求實精神和不圖名利的奉獻品格;農業科研具有區域性和復雜性,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必須具有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大力開展科研協作,協同攻關。陳萬權說“人類與銹病的斗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戰爭”,植保工作、科研事業沒有終點、任重道遠。科研工作者要繼續堅守,為中國人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奉獻畢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