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棉花所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主要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中的“有機棉規模化生產及產業化經營”專題通過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專題研究取得的成果屬于國內首創,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處于先進水平。
有機棉技術體系的核心是采取“有機促有機”的技術路線,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促進良性循環,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土壤肥力主要來源于作物秸稈、畜禽糞肥、豆科作物、綠肥和有機廢棄物;病蟲雜草采用輪作、間作以及各種物理、生物和生態措施予以控制;有機棉種植的種子不使用轉基因品種,不使用種衣劑或拌種劑,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和人工合成生長激素(調節劑)等。
該專題研究出了有機棉田合理的土壤培肥措施;制定出了有效的害蟲綜合防治技術;通過研究、示范和規?;a實踐,有效地解決了限制有機棉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創建了有機棉生產的石油化學品的替代技術、有機棉田生產潔凈技術和全過程質量控制措施;首創我國有機棉生產標準和生產技術體系;建立了科研——生產——紡織加工一體化的產業化新模式,填補了我國有機棉科研、生產和加工三項空白。
該研究制定的有機棉生產標準及生產技術規程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的《有機生產和加工基本標準》及美國有機作物改良協會的國際認證標準;有機農場及所生產的有機棉分別通過了美國有機作物改良協會的檢驗和認證,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棉農種植有機棉的經濟效益是常規棉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