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現代種業發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中國農科院種業發展紀實
發布時間:2015-02-09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作者:劉潔
“小小一粒種,關系千萬家”。種業發展是國之根本。2014年是新一輪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工作開局之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抓科研,聚團隊,建平臺,促改革,統籌安排,協同并進,在現代種業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的大步前行。
基礎科研是關鍵,我們走的實。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基礎科研是立院之本。中國農科院牽頭開展的小麥、棉花、黃瓜菜等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發掘了一批有重要農藝性狀的新基因。成功克隆出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3并獲得抗蟲材料,率先構建了野生大豆泛基因組并鑒別出重要目標基因。“小麥種質資源重要育種目標性狀的評價與創新利用”“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種技術及應用”等兩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轉抗蟲基因的三系雜交棉分子育種技術體系”“抗黃萎病性棉花的育種方法”等兩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種業基礎科研,我們當好“國家隊”。
團隊建設是保障,我們走的好。科研人員是創新關鍵,創新團隊建設是種業科技發展的基本保障。中國農科院依托科技創新工程,遴選了59個主要種業創新團隊進入創新工程,加強了學科團隊建設,形成了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種業科技創新學科和團隊。為了加強前沿研究,中國農科院新組建了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韓長賦部長到基因組所調研時,對基因組所在成立很短的時間內“邊籌建、邊科研、邊出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國農科院還依托“青年英才計劃”,積極引進高層次種業創新人才,全院共引進近10名青年人才,加強了種業基礎科研實力。創新團隊建設,我們廣聚英才。
體制創新是突破,我們走的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科技人才,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其中擁有產權是最大的激勵。創新成果權益分享機制,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就是深化種業科技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作為農業部、財政部、科技部確定的首批試點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蔬菜所、水稻所等3個單位探路先行,積累經驗。試點工作通過給科研人員“賦權”和“讓利”,使成果轉化后的“獎勵”變為成果形成前的“確權”,創新成果產權制度,讓科研人員通過創新,依法致富、名利雙收。為了打造“產權明晰、股權多元、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科技型種子企業,中國農科院每個種子企業都制定了詳細的脫鉤方案,推進種子企業與課題組、與研究所主體地位、與事業體制分離,確保2015年底完成脫鉤。通過脫鉤工作,挖潛力,激活力,將所辦種子企業打造成為民族種業的生力軍。中國農科院中棉種業公司通過重組改制,已在新三版掛牌,實現了企業的戰略轉型,正在打造專業化的棉花種業科技公司。種業科技體制改革,我們做好“排頭兵”。
平臺建設是基礎,我們走的穩。為確保種業科技成果公開、公平、公正交易,中國農科院籌建了唯一一家“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完成了1000平米交易中心的建設任務,完善了交易平臺功能,制定了交易規范和合同,組織了試點單位和全國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品種、專利等種業成果上線展示交易,2014年8月13日,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建成啟動,12月2日,首批9項種業成果在交易中簽約交易,成交總金額超過3000萬元。通過公開交易,發揮了市場配置公共成果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打通了育種要素向企業流動的渠道,加快了科技資源依法有序流動。中國農科院在糧食主產區和主要生態區加大力度構建結構合理、布局科學、條件先進、功能完備、管理高效的繁種制種基地。加強了海南基地的建設,提高南繁基地綜合管理水平;啟動了甘肅張掖綜合基地籌建工作,支撐國家玉米制種基地發展;加強了青海平安油料北繁基地和河北沽源小麥夏繁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加速種質創制步伐,提升了育種條件保障能力。全院4個種業基地納入了“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現代種業發展,我們打好保障基礎。
現代種業發展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我們將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協同創新,集成轉化,在民族種業振興的大道上,我們會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基礎科研是關鍵,我們走的實。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基礎科研是立院之本。中國農科院牽頭開展的小麥、棉花、黃瓜菜等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發掘了一批有重要農藝性狀的新基因。成功克隆出水稻抗褐飛虱基因Bph3并獲得抗蟲材料,率先構建了野生大豆泛基因組并鑒別出重要目標基因。“小麥種質資源重要育種目標性狀的評價與創新利用”“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種技術及應用”等兩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轉抗蟲基因的三系雜交棉分子育種技術體系”“抗黃萎病性棉花的育種方法”等兩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種業基礎科研,我們當好“國家隊”。
團隊建設是保障,我們走的好。科研人員是創新關鍵,創新團隊建設是種業科技發展的基本保障。中國農科院依托科技創新工程,遴選了59個主要種業創新團隊進入創新工程,加強了學科團隊建設,形成了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種業科技創新學科和團隊。為了加強前沿研究,中國農科院新組建了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韓長賦部長到基因組所調研時,對基因組所在成立很短的時間內“邊籌建、邊科研、邊出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國農科院還依托“青年英才計劃”,積極引進高層次種業創新人才,全院共引進近10名青年人才,加強了種業基礎科研實力。創新團隊建設,我們廣聚英才。
體制創新是突破,我們走的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科技人才,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其中擁有產權是最大的激勵。創新成果權益分享機制,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就是深化種業科技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作為農業部、財政部、科技部確定的首批試點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蔬菜所、水稻所等3個單位探路先行,積累經驗。試點工作通過給科研人員“賦權”和“讓利”,使成果轉化后的“獎勵”變為成果形成前的“確權”,創新成果產權制度,讓科研人員通過創新,依法致富、名利雙收。為了打造“產權明晰、股權多元、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科技型種子企業,中國農科院每個種子企業都制定了詳細的脫鉤方案,推進種子企業與課題組、與研究所主體地位、與事業體制分離,確保2015年底完成脫鉤。通過脫鉤工作,挖潛力,激活力,將所辦種子企業打造成為民族種業的生力軍。中國農科院中棉種業公司通過重組改制,已在新三版掛牌,實現了企業的戰略轉型,正在打造專業化的棉花種業科技公司。種業科技體制改革,我們做好“排頭兵”。
平臺建設是基礎,我們走的穩。為確保種業科技成果公開、公平、公正交易,中國農科院籌建了唯一一家“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完成了1000平米交易中心的建設任務,完善了交易平臺功能,制定了交易規范和合同,組織了試點單位和全國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品種、專利等種業成果上線展示交易,2014年8月13日,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建成啟動,12月2日,首批9項種業成果在交易中簽約交易,成交總金額超過3000萬元。通過公開交易,發揮了市場配置公共成果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打通了育種要素向企業流動的渠道,加快了科技資源依法有序流動。中國農科院在糧食主產區和主要生態區加大力度構建結構合理、布局科學、條件先進、功能完備、管理高效的繁種制種基地。加強了海南基地的建設,提高南繁基地綜合管理水平;啟動了甘肅張掖綜合基地籌建工作,支撐國家玉米制種基地發展;加強了青海平安油料北繁基地和河北沽源小麥夏繁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加速種質創制步伐,提升了育種條件保障能力。全院4個種業基地納入了“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現代種業發展,我們打好保障基礎。
現代種業發展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我們將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協同創新,集成轉化,在民族種業振興的大道上,我們會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