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科技創新團隊在生乳中假單胞桿菌耐藥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生乳假單胞桿菌存在多樣的抗性決定簇以及獲得性耐藥基因,為生乳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提供了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據文章作者孟璐博士介紹,假單胞桿菌是生乳中重要的腐敗細菌,能產生熱穩定的細胞外肽酶和脂肪酶,造成生乳的腐敗。假單胞桿菌具有獨特的抗性機制,并具備在環境中長期存活的能力,容易產生耐藥性風險,從而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對生乳中假單胞桿菌進行耐藥性評估。
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于87個生乳樣品的143株假單胞桿菌菌株進行表型分析,選出11種86株假單胞桿菌進行基因組學分析。結果表明,生乳假單胞桿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性最高(95.3%),其次是甲氧芐啶-磺胺甲基異惡唑(69.8%)、氨曲南(60.5%)、氯霉素(45.3%)和美羅培南(27.9%)。假單胞桿菌多重抗生素抗性指數值介于0.1到0.8之間。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超過100個內在抗性決定簇和從其他細菌中獲得的抗性基因。此外,還發現了假單胞桿菌耐藥結節性細胞分裂和ATP結合盒抗生素外排泵。該研究創新性利用全基因組學方法評估了假單胞桿菌耐藥性,為生乳中微生物耐藥性評估提供了重要方法。
該研究得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資助。(通訊員 高冰清)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89/fmicb.2020.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