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聯合兄弟單位,通過自組裝技術合成橙皮苷納米棒,并負載到海藻酸鈉或羧甲基纖維素鈉的膜基質中,制備的多功能食品包裝膜在水果保鮮方面具有應用潛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新鮮水果和蔬菜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開發高效安全的果蔬保鮮技術對于延長保質期、減少浪費和確保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柑橘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水果,柑橘的生理落果、以及果實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果實廢棄物,而其中柑橘果皮大概占比25 % - 40 %。柑橘果皮中富含的橙皮苷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因其出色的抗氧化和抗菌效果而受到廣泛關注。
為了開發綠色食品包裝膜,該團隊采用自組裝技術制備了無載體橙皮苷納米粒子,并將其裝入海藻酸鈉和羧甲基纖維素鈉基質中,得到了復合膜。掃描電子顯微鏡成像顯示,這些納米顆粒呈現棒狀結構(橙皮苷納米棒)。與橙皮苷單體相比,納米棒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明顯更高。該復合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優異的抗菌效果。此外,復合薄膜還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橙皮苷納米棒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薄膜的阻隔性能和機械強度。因此,在延長保質期方面,復合膜比傳統的聚乙烯薄膜更有效,將紅提的保鮮期延長了1倍。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廖勇鳳)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