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作科所和天津市武清區農業局聯合舉辦的小麥新品種“中麥175”現場觀摩會于6月8日在天津武清區舉行。劉旭副院長、莊巧生院士、董玉琛院士、程順和院士、王連崢研究員等知名專家,農業部種植業司、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有關人員,小麥全國區試負責人邱軍、天津市農委副主任蔣凡凡、天津市農業局副局長王如立等參加了觀摩。觀摩會由作科所萬建民所長主持。
今年,在天津武清種植的100畝中麥175高產攻關田豐收在望,專家預測畝產將達580.1公斤。與會專家認為,中麥175實現了高產潛力與優良面條品質、抗寒、抗病、抗倒伏、節水與早熟性的良好結合,是北部冬麥區和黃淮旱肥地有重大推廣價值的新品種,建議加大推廣力度。
據介紹,由作科所何中虎課題組培育的中麥175,具有4個突出特點。一是高產穩產。在高水肥條件下容易實現畝產550公斤的高產目標。二是抗性強、適應性廣。抗寒性強,居目前北部冬麥區推廣品種的前列;抗倒伏,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作為冬麥西延的主要品種在甘肅和青海大面積推廣,種植地區覆蓋4個麥區。三是節水性能突出。在黃淮旱肥地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中表現優良,在陜西等地明顯優于旱地主栽品種晉麥47。四是品質優。白粒,飽滿度好;面粉白度、面條品質、口感、顏色和粘彈性均優于對照雪花粉;營養價值高,籽粒鋅含量超過40毫克/公斤。
目前,中麥175已分別通過國家、北京市、山西省和河北省品種審定,正在參加黃淮旱肥地生產試驗和青海省冬麥區域試驗。中麥175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已成為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和山西的主栽品種,還在甘肅和青海等地大面積替代春麥品種,被列為國家北部冬麥區區域試驗的對照品種。(何中虎)
作科所何中虎課題組培育的中麥175
劉旭等專家參加現場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