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農業部科教司委托,掛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以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農業專利、農產品地理標志等主要農業知識產權類型為對象,以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數據為依據,將農業按照種植業、畜牧業、食品業、漁業、農化和農業生物技術進行分類,系統測算了截至2014 年底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農業行業知識產權密集度,以及品種權、農業專利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等農業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的數量趨勢、質量狀況、地域分布、行業構成、熱點領域和優勢單位等。結果顯示,2014 年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的總體態勢仍然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但較上年度增速有所減緩。
2014 年,全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為109.54%,比2013年增加了9.54%。其中申請量指數為111.97%,比2013 年增長了11.97%,表明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成果仍然以較快速度增長;授權量指數為113.13%,比
2013 年增加了13.13%,表明將農業創新成果轉化為知識財富的獲權能力繼續增強;維持年限指數為103.75%,比2013年增長了3.75%,表明農業知識產權質量、有效農業知識產權的總維持年限比上年有所延長。但是在3項指標中維持年限的增長幅度相對較小,基本與上年持平。
從地域分布來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排列前3位的分別為山東93.85%、江蘇88.93%、北京77.33%,繼續保持了去年的順序。這三省的申請量指數、授權量指數和維持年限指數都比較接近全國最高水平;排名后3位的仍然是寧夏、香港和青海。其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依次僅為3.97%、2.52%和1.89%,表明其申請量指數、授權量指數和維持年限指數和全國最高水平的差距十分巨大。
從單位來看,排名前3位的是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三家科研單位的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值分別為100.00%、44.50%、40.20%,其中中科院的申請量指數、授權量指數和維持年限指數3項指標都是全國最高水平,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值在科研單位中處于領先水平。與去年的排名比較,中國農業大學提升幅度最大,從2013年的第4位躍升到了第2位。與去年比較,企業排名變化比較大,九陽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中化集團擠入前3。排列前3的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九陽股份有限公司的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分別是33.16% 、28.85% 和21.36% 。但是與科研單位對比,企業排名第一的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僅相當于科研單位排名第1的中國科學院的約30%,表明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主要集中在科研單位,農業企業相對弱小的特色仍然非常突出,但是相差的幅度較去年有所縮小。(通訊員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