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此同時,由于畜牧生產者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動物福利觀念淡薄,非常容易導致動物免疫力降低,不得不大量使用各類旨在提高動物生產力和抗病力的飼料添加劑,或者加大使用藥量,極易導致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甚至造成“嗑藥雞”等嚴重的畜產品安全事件。
目前,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動物福利研究相當完備,而在我國,由于動物福利研究相對較晚且不系統,指導畜牧生產者如何評估動物福利并指導他們在生產中使用符合動物福利的措施迫在眉睫。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動物科學系坦普•葛蘭汀(Temple Grandin)教授組織多名在發達或發展中國家改善動物福利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編寫了Improving Animal Welfare――A Practical Approach (《提高動物福利——有效的實踐方法》)一書,內容涵蓋動物處置、安樂死、外科手術程序、運輸、屠宰等畜牧生產的全過程,并介紹了動物體況評分、數字評分、良好飼養技能的益處以及運用經濟因素、倫理和激勵生產者的經驗方法。
牧醫所顧憲紅研究員憑借20多年來在動物福利與健康養殖研究與技術開發工作中的豐富經驗,組織有關專家翻譯了此書。譯作的出版將為動物福利科學研究與生產應用之間架起一座聯系的橋梁,為我國動物福利審核或官員培訓以及畜牧和獸醫科學等方面的研究人員和教師提供了一本很有借鑒意義的好書。(通訊員 鄔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