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賈士榮和裴新梧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作為主要研究單位,聯合海南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廣東農科院水稻所和中國水稻所等組成的全國水稻基因飄流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論文《轉基因水稻基因飄流研究十年回顧》獲第三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同時獲得中國農學會第三屆優秀農林論文特等獎。
據悉,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評選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匯聚科學發現、引領學科發展、培育頂尖人才的能力為主旨,以引導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首發為目標,每一屆遴選論文不超過一百篇。2018年第三屆論文遴選工作分10個學科集群,共入選論文95篇,是2014年以來發表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的優秀論文的代表。
全國水稻基因飄流研究團隊在全國6個水稻種植區對水稻轉基因飄流進行了為期15年的系統研究,經過多年多點、多對水稻供體和受體的大規模田間試驗,積累了大量科學數據,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際應用意義的創新成果,相繼發表在中外期刊雜志上,并獲得有關省級科技成果獎。繼該論文發表后,匯集團隊重要研究成果的專著《水稻轉基因飄流》于2016年初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該團隊的主要研究成果涵蓋了水稻基因飄流的基本規律研究及其生物學和氣象學影響因素的解析,水稻基因飄流普適模型的構建,我國南方稻區15個省、直轄市的1128個水稻主產縣在過去30年中的基因飄流最大閾值距離圖的繪制等。通過對水稻基因飄流的系統研究、模型構建與基因飄流的最大閾值距離計算與風險評估,提出了對水稻基因飄流的風險管理應采取分類管理和閾值管理的原則。同時依據對海南南繁區(三亞、陵水、樂東三縣)作物育種和轉基因種植特點的系列研究,開展了南繁轉基因飄流的風險區劃,提出了轉基因作物的重點監管區域。該團隊的研究成果為轉基因水稻的環境釋放與安全監管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通訊員 崔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