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第六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GLAST-2019)成果展示活動上,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以下簡稱“成都中心”)向與會海內外農科院專家全方位地展示了一系列未來都市農業、智慧農業的先進研究成果。
生活在當下的我們對未來充滿著幻想,科幻電影里的諸多場景,如恒星際飛船中的植物工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未來已來,以農業為例,我們印象中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早已是過去式,農業科技創新正在引領現代都市農業和智慧農業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智能感知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及智能園藝裝備、LED節能光源、水培工廠化、多層立體栽培、城市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等已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在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大幅度降低水肥等資源消耗,更重要的是農業生產將不受地域和氣候條件的限制,徹底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
在未來,人們坐在家中,通過智能裝備即可全方位控制作物育苗、播種、培育、采收、加工的每個環節,掌握作物的實時狀況;在未來,都市家庭中的陽臺和屋頂等空間都可用于農業生產,除緩解土地資源約束,降低資源消耗,實現城鄉一體化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優質的教育、休閑場所。未來“高效、綠色、節能”的都市農業與智慧農業新場景在成都中心成果展示園已經全面成為現實,在不久的未來將走進千家萬戶,值得期待。
未來全自動智能控制,像流水線一樣生產蔬菜的工廠是什么模樣?相對傳統蔬菜種植有多大優勢?“葉菜工廠”全方位展示蔬菜從播種到采收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的技術成果,采用LED育苗工廠進行種苗繁育,借助機器人進行種苗定植,使用淺液流種植床進行水培蔬菜生產,采用機械化手段進行采收,顯著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節水90% ,節肥70% ,實現全年不間斷生產,葉菜年產量每公頃達400噸,是傳統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
未來城市有機廢棄物如何得以充分循環利用?如何有效提高果菜生產效率同時降低資源消耗?“果菜工廠”全方位展示壘土(人工土壤)栽培基質、水肥一體化、LED節能光源補光、主動蓄放熱、吊蔓機器人以及物聯網智能管控等技術成果,實現果菜工廠化節能高效生產。番茄和黃瓜年產量達到每平方米40-50公斤,節水40% ,節肥30%。
未來如何在恒星際飛船、外星球基地等復雜環境下實現高效地食物生產,并嚴格把控食品安全以保障人員供給?“垂直智慧植物工廠”全方位展示在完全環境可控條件下進行植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采用LED節能光源、多層立體栽培、帶孔均勻送風管道通風、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管控等關鍵技術,單位面積產量為露地的40倍以上;“移動式植物工廠”則由常規集裝箱改造而成,是運用 LED節能光源、營養液栽培以及智能環境控制等相關技術進行蔬菜栽培的新興生產模式,具有可移動的特點,不受地域和氣候條件的限制。植物工廠可實現在戈壁、沙漠、島礁、城市建筑,甚至星際飛船、外太空根據地等場所進行食物生產,是未來解決食物安全的重要技術保障。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資源日趨緊張,未來如何有效緩解這一趨勢,實現城鄉一體化可持續發展?“都市社區園藝”全方位展示都市農業社區模型、移動式植物工廠、家庭智能園藝裝置。在未來,都市家庭中的陽臺和屋頂等空間都可用于農業生產,除緩解土地資源約束,降低資源消耗,實現城鄉一體化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優質的教育、休閑場所。
未來人們坐在家中,如何實現全方位控制作物育苗、播種、培育、采收、加工的每個環節,掌握作物的實時狀況?“智慧農業”將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監控功能系統可根據無線網絡獲取的植物生長環境信息,如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監測功能系統可在農業園區內實現自動信息檢測與控制;實時圖像與視頻監控功能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農業上作物與環境、土壤及肥力間的物物相聯,通過多維信息與多層次處理實現農作物的最佳生長環境調理及施肥管理。
與會海內外農科院專家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成都中心研究成果,對成都中心先進的研究成果與理念反響強烈,紛紛表示將加強與成都中心交流合作。成都農業和都市所各位所領導、科研團隊首席、科研骨干全程引導講解,同時與各位專家共話都市農業的發展戰略,深入交流都市農業的前沿技術和先進理念,積極探索促進公園城市建設,暢想綠色都市生活的美好前景。
本次成果展示是成都中心和都市所的最新成果首次向國際上進行了展示,體現了開放包容、創新創業、拓展合作的姿態,展現了都市農業和功能農業領域的競爭優勢,為打造公園城市與都市農業樣板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