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基因安全評價與應用團隊利用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SPR),開發了針對核酸靶標的多重、可再生的生物傳感技術,為多種轉基因元件的檢測提供了新的無酶、免擴增的技術支撐,可實現轉基因成分的快速高效檢測。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塔蘭塔(Talanta)》上。
準確、靈敏且快速的分子診斷技術是生物安全檢測的基礎,生物傳感技術為此提供了新的方向與應用策略。研究人員采用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巧妙地設計了多孔道多靶標的分析策略。當含有不同靶標樣品注入該芯片后,不同孔道可以輸出對應分析物的信號,從而實現多重檢測。該策略可實現對轉基因元件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以及cry1A基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且檢測精度大幅提高。經過條件的優化,該傳感技術對于以上三種靶標的檢出線可以達到0.1 nM。該方法不僅可以對轉基因實現快速篩查,制成的芯片在20天內可以再生使用100次,并且保持較高的檢測性能。
圖注:多重可再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生物傳感器
該研究得到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資助。(通訊員 崔艷)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3991402100282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6566320309283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604-020-04511-4
https://doi.org/10.1039/D1AN0031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