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生物入侵分會成立大會暨實蠅類害蟲防控學術與工作研討會于2009年5月23~24日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陳萬權副所長主持,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資源環境處寇建平處長、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植物檢疫處王玉璽副處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劉旭副院長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高士軍書記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來自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30余個管理部門、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50余名生物入侵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及從事實蠅類害蟲防控研究的20余名知名專家參加了會議。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秘書長倪漢祥研究員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科研處鄭傳臨處長出席了會議,并參加生物入侵分會章程和發展戰略與規劃等的討論。
開幕式上,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文麗萍研究員介紹了分會成立過程,宣讀了《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生物入侵分會成立的批復》和分會第一屆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討論稿)。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寇建平處長代表農業部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公室,對分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指出入侵物種防控主要依靠植保手段,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下成立生物入侵分會是及時的、科學的,生物入侵分會這個平臺的建立將顯著促進我國生物入侵學術研究和防控工作的交流,極大地提升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水平;期望生物入侵分會積極組織各領域專家加強研究,為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寇處長還強調外來物種入侵帶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生物入侵研究與防控是一項長期工作,要求與會專家加強保密意識,對于外來入侵物種的發布要遵守國家和部門的相關規定。中國農業科學院劉旭副院長在分析我國生物入侵嚴峻形勢和實蠅防控工作緊迫性的基礎上,強調了生物入侵分會的學術性和社會性,希望分會團結協作、努力工作,開創我國生物入侵研究的新局面;也希望與會專家充分交流實蠅研究和防控經驗,會后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王玉璽副處長指出,外來入侵物種研究與檢疫工作是緊密聯系的,分會的成立將為“拒疫情于國門之外,控疫情于部分地區”這一檢疫工作口號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全國農業植物檢疫系統將與分會專家加強溝通,及時發現、根除和控制外來入侵物種,以期實現外來入侵物種的應急滅除和長遠控制。
會議期間,同期召開了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生物入侵分會發展戰略與規劃研討會;實蠅類害蟲防控學術報告和發展戰略研討會。
發展戰略與規劃研討會由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洪俊研究員主持。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秘書長/分會副主任委員陳萬權研究員、副秘書長文麗萍研究員和倪漢祥研究員蒞臨指導。到會的30余名第一屆委員會的委員們認真討論并通過了生物入侵分會的章程、組織機構和2009~2015年中短期工作計劃。
在“實蠅類害蟲防控學術與工作研討會”上,18位實蠅類研究知名專家應邀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內容涉及實蠅的防控動態、適生性分析、檢疫對策、檢測監測新技術、遺傳多樣性、抗藥性、抗逆性、生物控制、遺傳防治新技術等,橘小實蠅、柑橘大實蠅、南瓜實蠅等重要種類的研究進展;浙江、云南、廣東等省實蠅發生與防控現狀。與會的實蠅專家還就我國實蠅類害蟲發生與危害的發展趨勢、防控技術的需求與創新、及實蠅防控技術近期工作重點進行了戰略研討。
生物入侵分會的成立,構建了我國生物入侵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平臺,加強了由我國農業、林業、環保、海洋、檢驗檢疫等行業專家組成的生物入侵工作者聯盟,構建了專業技術人員知識交流的平臺,將為促進我國生物入侵學科發展、生物入侵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生物災害學科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危險性外來入侵物種預防與控制等做出貢獻。生物入侵分會成立大會的勝利召開,發揚了我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管理部門在生物入侵研究與防控領域緊密團結合作的精神。
實蠅類害蟲防控學術與工作研討會的成功召開,加強了國內專家在實蠅類害蟲防控理論、技術與方法方面的學術交流,對于提升我國實蠅類害蟲防控水平、制定我國實蠅類害蟲防控發展戰略與對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對實蠅類害蟲的防控工作要有一個整體的全局規劃和部署,從基礎性普查、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技術研究、防控技術產品的研發、新技術的創新儲備等各個方面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與會代表建議,要組建一支精干的國家隊伍,聯合各方力量,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上述工作。
會后,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生物入侵分會還將于2009年6月組織出版“實蠅類害蟲防控專刊”,并向有關部門提交“實蠅類害蟲的防控工作建議”。
分享到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生物入侵分會成立大會”暨“實蠅類害蟲防控學術與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2009-05-31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