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承辦的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京召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領導小組副組長陳萌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萬建民,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局長袁龍江,農業部科教司政體處處長李少華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熊明民主持。

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成立的專業聯盟,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牽頭,聯合國家、省、地市三級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高校、農業管理和推廣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共同組建。聯盟有14家副理事長單位、36家常務理事單位和95家理事單位。蔬菜所所長孫日飛擔任聯盟理事長,金黎平研究員擔任常務副理事長,熊興耀研究員擔任秘書長。聯盟的主要任務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產業科技協同創新,解決產業共性科技問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逐步實現馬鈴薯生產品種專用化、種植區域化、生產機械化、經營產業化、產品主食化。聯盟以培育發展頂級品牌、創建互利共贏聯合體為落腳點,致力于成為引領馬鈴薯產業科技發展方式轉變的高地和樣板,提升我國馬鈴薯產業水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馬鈴薯產業。
陳萌山在成立大會上指出,我國是世界上馬鈴薯的生產大國,也是產業大國,未來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單產水平提高潛力巨大。在我國持續推進馬鈴薯主食產業化的進程中,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陳萌山要求,馬鈴薯聯盟一要做好頂層設計,圍繞馬鈴薯主食產業化的命題,按照問題導向形成聯盟下一步的工作任務,按照任務組成團隊,實現最終落地。二要做好項目凝練,通過中國農科院牽頭形成全國一盤棋、一體化、一條龍的協同創新格局,聚合帶動各地的科研單位、大學的科學研究任務,通過課題使大家走到一起形成“大合唱”。三要創新工作機制,主要包括學習交流機制、評價機制、協同機制、共享機制等。通過機制把國家資源、地方資源、人力資本等集中起來,真正圍繞馬鈴薯這篇“大文章”,實行協同創新、協同攻關。
萬建民強調,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要在解決重大問題上下工夫,破解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瓶頸,解決農業科技資源碎片化問題;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任務牽引、資源共享、激勵評價等利于聯盟發展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大資金、條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創造發展條件方面要爭取各方支持,充分發揮企業投資主體作用,拓寬聯盟資金渠道,并讓企業等社會力量在聯盟建設中受益。
會上,馬鈴薯聯盟理事長孫日飛代表聯盟介紹了聯盟組織和成立的情況。甘肅省農科院、安順市農科院、北大荒馬鈴薯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作為聯盟代表做了發言。聯盟各理事單位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了成立大會。(通訊員 李海芬)
陳萌山在成立大會上指出,我國是世界上馬鈴薯的生產大國,也是產業大國,未來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單產水平提高潛力巨大。在我國持續推進馬鈴薯主食產業化的進程中,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陳萌山要求,馬鈴薯聯盟一要做好頂層設計,圍繞馬鈴薯主食產業化的命題,按照問題導向形成聯盟下一步的工作任務,按照任務組成團隊,實現最終落地。二要做好項目凝練,通過中國農科院牽頭形成全國一盤棋、一體化、一條龍的協同創新格局,聚合帶動各地的科研單位、大學的科學研究任務,通過課題使大家走到一起形成“大合唱”。三要創新工作機制,主要包括學習交流機制、評價機制、協同機制、共享機制等。通過機制把國家資源、地方資源、人力資本等集中起來,真正圍繞馬鈴薯這篇“大文章”,實行協同創新、協同攻關。
萬建民強調,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要在解決重大問題上下工夫,破解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瓶頸,解決農業科技資源碎片化問題;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任務牽引、資源共享、激勵評價等利于聯盟發展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大資金、條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創造發展條件方面要爭取各方支持,充分發揮企業投資主體作用,拓寬聯盟資金渠道,并讓企業等社會力量在聯盟建設中受益。
會上,馬鈴薯聯盟理事長孫日飛代表聯盟介紹了聯盟組織和成立的情況。甘肅省農科院、安順市農科院、北大荒馬鈴薯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作為聯盟代表做了發言。聯盟各理事單位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了成立大會。(通訊員 李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