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旭榮講述邁向創新型國家的農業科技
12月22日,“農科講壇”(中國農業科技報告會)走進高校首場活動在西南大學舉辦。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做了題為“農業科技:邁向創新型國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教授主持。
梅旭榮在報告中深入闡述了經濟轉型對新時代農業現代化提出的新需求,詳細解讀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目標要求和實施路徑。他指出,十九大提出在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在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要求農業科技加快自主創新,大力多角度降低技術對外依存度,扭轉部分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鄉村振興就是要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要提高對農業的投入,促進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實現產城融合、產村融合、產業融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進行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路徑變革。在農業科技自身需求方面,要進一步挖掘動植物潛能,提升農產品質量加工水平,發展智能作業節本增效,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和文化傳承等多功能作用,深化農業農村政策創設,培育培強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生態價值的核算方法與核算體系。
梅旭榮詳細分析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他指出,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中國必將重新崛起為世界科學中心之一,而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我國農業科技躍居世界前列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農業科技雖然在水稻生物學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在大動物育種、設施園藝作物育種、合成藥物、大型智能農業機械等領域還受制于人。我國農業還面臨需求“量質雙升”,資源“量質雙缺”,食品安全隱患較多,農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經濟增速放緩,發展動力轉換,科技創新成果供給不足等諸多挑戰。
梅旭榮全面介紹了對未來農業科技創新謀篇布局的思考。他說,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科研機構是科學發現的主體,企業是技術創新和投資的主體。以創新聯盟的形式開展協同創新行動就是在體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機制創新,調整各類主體積極性,形成科研一盤棋、創新一條龍、服務一體化的格局。當前聯盟的協同創新主要聚焦學科技術前沿、核心關鍵技術、區域產業持續發展、基礎性長期性工作4個板塊的任務。未來的農業科技將著力優化農業空間發展格局,提升農產品質量,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等科技工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技術、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技術,點綠成金,發揮農業生態服務功能。
梅旭榮就中國農科院和高校在農業科研方向上的優勢、地方農業產業發展等問題與師生們進行了交流,并鼓勵大家不忘初心,積極投身于創新型國家建設浪潮中。
據悉,西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協同創新、研究生培養等多方面合作密切。
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園藝園林學院、食品科學學院、資源環境學院、柑桔研究所等單位的領導及研究生共400余人參加活動。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