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小楓及其團隊早在26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對棉花黃萎病的抗病育種研究。他們突破了以往田間抗黃萎病鑒定結果不準確、穩定性和重現性差,缺乏可有效利用的抗原和抗性快速檢測技術等關鍵技術難題,成功創建人工高壓復合動態病圃篩選與分子標記輔助聚合抗病育種技術體系,創制了一批以“中植372”為代表的抗黃萎病兼抗枯萎病棉花新種質,培育出第一個通過國審的棉花三抗新品種“中植棉2號”及系列新品種13個,“中植棉2號”是我國第一個抗黃萎病、對枯萎病免疫和高抗棉鈴蟲的三抗棉花新品種,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并被農業部指定為國家區試對照品種,先后成為農業部和多省主導品種,已經大面積推廣應用;其姊妹系棉花新品種“新陸中46號”在新疆庫爾勒尉犁縣百畝連片種植,連續2年創下新疆棉花大面積籽棉單產最高紀錄,達到每畝800公斤以上,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中植棉系列抗黃萎病新品種的選育成功和應用,徹底結束了我國棉花不抗黃萎病的歷史,對保障我國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促進相關學科發展,提高我國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今該成果榮獲世界“金袋鼠創新獎”,說明該成果已經開始得到國際同行認可與關注,對進一步提高加工所的學術國際影響力具有積極意義。
據悉,世界創新論壇的前身是澳大利亞21世紀創新國際評價中心(簡稱AU21),AU21作為新銳國際評價機構,其頒發的金袋鼠系列創新機構是全球榮譽領域獨特而重要的獎項,日益受到獲獎者與海內外各界的肯定與稱譽。(通訊員 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