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與風險評估技術研究”創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室溫條件下介質阻擋放電(DBD)過程可以有效捕獲再釋放砷元素的現象。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于美國化學協會(ACS)期刊《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上。
DBD是常溫常壓放電技術的一種,因其簡單、低廉、易控制、能耗少、用途廣而成為放電技術研究的熱點,已廣泛用于質譜離子源、發射光譜激發源、光譜原子化器以及化學蒸氣發生裝置等關鍵部件,為分析儀器的小型化、便攜化、現場化甚至實時在線分析提供了技術儲備。
該團隊利用同軸型雙介質石英DBD裝置與氫化物發生器(HG)聯用作為原子熒光光譜儀(AFS)的進樣部件,構建了氫化物發生介質阻擋放電原子熒光分析系統(HG-DBD-AFS)。在氬氧混合氣條件下,可以實現砷元素的有效捕獲;在去除水汽后氬氫混合氣條件下,可以實現捕獲砷元素的完全釋放。通過上述捕獲/釋放過程,能夠有效提高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儀器系統(HG-AFS)的分析靈敏度,檢出限可達1.0ng/L,對砷元素實現了8倍以上的富集系數,方法回收率在98%~103%。同時,該套DBD裝置經簡單改裝還可用于原子吸收、原子發射等光譜系統。
該研究成果不僅為提高原子光譜的分析靈敏度提供了解決方案,同時其常溫常壓的放電特性還為富集和回收廢氣中有害重金屬元素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分析儀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由
質標所、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和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東部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完成。
質標所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毛雪飛和齊悅涵為論文第一作者,劉霽欣、王敏為通訊作者。(通訊員 毛雪飛)
論文鏈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nalchem.6b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