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6日上午9時,主題為“攀學術高峰,興現代農業”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第三屆學術節在教學樓一教隆重拉開帷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資深動物營養學專家張子儀,原研究生院院長楊忠源,科技管理局副局長王曉舉,研究生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秀玲以及人民日報等媒體記者出席開幕式。同時,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兄弟院校的學生代表和農科院的廣大研究生學子也參加了開幕式。
本屆學術節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和中國農業科學科技管理局聯合舉辦,以十七大會議精神為指引,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為依據,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探索造就新世紀人才之路為宗旨,為同學搭建交流的平臺,提高廣大研究生的學術創新意識。本屆學術節將舉辦五期不同風格的主題活動:“院士風采——沐浴農科精神”、“高手論劍——思維與智慧擦出理想的火花”、“大家之言——當前形勢與改革發展”、“軍事人生——用辯證之法創輝煌人生”、“科技前沿——轉基因生物前景”。
開幕式上,首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王曉舉和研究生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秀玲分別致辭。他們對本屆學術節的豐富內容和新穎形式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廣大同學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并預祝學術節取得圓滿成功。
第二項活動是研究生院博士生下鄉團的啟動儀式。當張子儀院士將寫著“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知行博士下鄉團”的綠色大旗交到博士生代表的手中時,會場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隨后,07級博士生張慧發言,她代表“博士下鄉團”鄭重承諾將切實深入農村基層,學以致用,為新農村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博士生下鄉團啟動儀式結束后,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83歲高齡的張子儀院士開始了主題為“以史為鑒,從國情國是出發,探索創新思維”的報告。張院士首先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做了歷史回顧,一下子把在座的各位帶到了距今約有7000年歷史的河姆渡時期。他跨越歷史的界限,以獨特的視角回顧了不同時期的文化、人口、思想、人物對我國社會和農業發展的影響。他從六書會意談到先秦諸子百家,從李森科主義談到農科院的“幾起幾落”,再到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為我國農業“破題”的問題,古今縱橫、中外對比,用翔實生動的歷史向青年學子強調了在各方面創新尤其是科研創新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素質——“古為今用不唯古”。隨后,張院士從我國的國情和國是出發,分析了當前物價不穩,“豬肉價格猛漲”的根本原因所在,指出了我國當前及今后幾十年在耕地、能源、水資源、糧食、生態赤字等十個方面面臨的問題和壓力,提出了用回歸的思想來拯救地球和解決當前問題。接下來,張院士就如何鍛煉創新思維、集成普及和凝練團隊展開探討,強調科學技術只有走進“尋常百姓家”才能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人民素質,推動社會進步。他還告誡年輕的青年學子不要只顧及眼前利益,一味地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和金錢刺激,要建立起“大我設計”的意識,從德、智、體、美、群等各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盡快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中去,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談到最后時,張院士很是激動,他把一生的經歷凝縮成三句話送給了大家:洋為中用不唯洋;古為今用不唯古;用中國人自己的思維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
張子儀院士的報告旁征博引、寓意深刻、哲理豐富、發人深思,精彩的報告不時被陣陣掌聲打斷。圓滿的開幕式預示著第三屆學術節的成功。張院士深厚的文學功底、廣博的學問、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學子。張院士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也為年輕的學子樹立了一個楷模,必將激烈著有志青年在今后的科研、學習和工作當中奮發圖強、克服困難,執著的去追求和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必將激勵著農科院年輕學子為祖國農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華。
張子儀院士做精彩報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王曉舉講話
研究生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秀玲致辭
研究生院知行博士下鄉團啟動授旗儀式
張子儀院士與大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