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國際標準 謀劃發展方向
11月6-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召開“植物保護國際咨詢委員會會議”,創新科研管理方式,邀請國際植物保護領域知名專家,對植保所科技創新工程全面推進期中期工作進行診斷評估,謀劃團隊發展方向。本次會議對標國際標準,為植保所近期和長遠發展目標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借鑒,為早日建成為世界一流科研院所提供了指導意見。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主席、美國總統科學委員會顧問簡?里奇(Jan Leach)教授,美國北卡農業研究局主任史蒂文?隆梅爾(Steven Lommel)教授,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全球事務執行主任烏利齊?庫爾曼(Ulrich Kuhlmann)博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秘書長夏敬源研究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歐洲科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士蘭玉彬教授,美國昆蟲學會會士劉同先教授7位國際知名專家出席會議。植保所所長周雪平作全所創新工程進展報告,17位創新工程首席專家、青年學者作科研進展報告。
國際咨詢委員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植保所作為中國植物保護領域的帶頭作用,及對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安全生產提供的保障作用。專家指出,植保所作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的科研單位,需要更具創新性的評價體系,要改變以“SCI論文”“影響因子”為主導的局面,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對有生產應用潛力的農藥和生防產品,要以可靠的實驗數據做支撐,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同時,在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的形勢下,農業科研工作者要認真審視工作的職責和初衷,把工作重心放在切實服務農民、服務社會中,增強科技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會議期間,所青委會以午餐會的形式組織青年骨干與國際評估專家開展交流互動,在輕松的環境中,專家從青年人成長發展、訪學交流、團隊定位等方面給出寶貴意見,參加活動的青年學者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植保所是全院首批進入創新工程單位,17個創新團隊歷經5年發展科研工作已進入全面推進期。本次會議是植保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兩個一流”和“一個整體躍升”要求的重要舉措。各創新團隊將認真梳理國際專家指導意見,積極思考學科國際定位,團隊發展創新目標,不斷提升協同創新和重大成果產出,凝心聚力推動科研創新工程和研究所建設全面發展。(通訊員 劉明娜)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