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特種動植物加工科技創新團隊發現人參水溶性膳食纖維新功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上。
據孫印石研究員介紹,膳食纖維(DF)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稱為人體的“第七大營養素”。人參作為典型的食藥兩用植物,其生理活性的發現和確證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點。但遺憾的是,占據人參根生物量80%的膳食纖維,在實際生產中除了較少用作動物飼料以外通常被當作廢棄物而舍棄,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該團隊研究發現,采用人參水溶性膳食纖維(SDF)進行短期飲食干預15天,即可對大鼠采食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島素水平、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產生有益作用。人參水溶性膳食纖維還可顯著降低血清丙二醛濃度,提高血清總抗氧化水平,降低相關炎癥因子質量濃度。更重要的是,人參水溶性膳食纖維增加了腸道菌群中厚壁菌門的豐度,使腸道菌群結構向益生菌和纖維素降解菌增殖的方向改變。同時人參水溶性膳食纖維顯著提高了腸道短鏈脂肪酸,特別是丁酸的水平,并對脂質代謝、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消化系統相關代謝通路功能基因的表達產生影響。該研究進一步揭示了人參膳食纖維潛在的健康價值,為人參膳食纖維的開發利用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通訊員 陳曦)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1.13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