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的973項目“玉米產量和品質性狀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的基礎研究”啟動會在京召開。專家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將促進玉米育種技術的發展,實現玉米種質創新和育種效率的突破。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國英介紹,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玉米在我國糧食安全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培育高產、優質的玉米新品種是提高我國玉米生產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現代遺傳學、育種學和生物技術的綜合應用為玉米新品種培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加快了玉米育種進程。但目前的玉米分子育種研究主要針對少數質量性狀基因位點,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等多基因控制的復雜數量性狀尚無有效的分子育種體系。
王國英說,此項目將在全基因組水平系統解析玉米產量和品質性狀的遺傳基礎,并揭示玉米產量和品質形成過程中的基因互作和調控網絡,旨在建立全基因組選擇育種體系,為玉米高產優質育種提供新的策略、技術和方法。這在玉米分子育種研究中,是一個質的飛躍。
項目由中國農科院
作物科學研究所、
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上海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和安徽農業大學等8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承擔。
農業部科教司石燕泉巡視員、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旭、科技部基礎司副處長錢萬強、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局長梅旭榮等出席了會議。
作科所所長萬建民致歡迎辭。會議由
作科所副所長王述民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