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京簽署“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共建協議。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出席活動。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主持簽約儀式。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昌吉州黨委常委王炳炬,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主任王文有代表協議單位在協議上簽字。這是自2014年7月中國農科院與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簽訂農業科技合作協議后的又一標志性事件,標志著中國農科院與新疆自治區的農業科技戰略合作將開創新的局面。

李家洋在簽約儀式上指出,建設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是貫徹國家“西部大開發”與“一帶一路”倡議部署,落實中國農科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技合作協議的一項重大行動,也是執行農業部、科技部、商務部等部委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相關計劃,推動新疆等我國西部地區現代農業發展,促進我國與中亞地區農業科技合作的一項舉措。同時,是完善中國農科院在全國的農業科研整體布局、整合資源和力量配置、促進協同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部署。
李家洋強調,新疆綠洲農業區是我國未來糧食、棉花、肉類、乳品等重要農產品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新疆作為我國面向中亞的橋頭堡,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核心區。建設西部農業中心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農科院與新疆自治區的深入全面合作,助力西部尤其是新疆農牧業現代化進程,掀開與中亞農業科技合作新篇章,并成為服務和支撐西部農牧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輻射和提升中亞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新引擎。
李家洋希望簽約各方秉承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以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為載體,以“服務我國西部農業重大科技需求,解決西部農業重大科技問題,支撐西部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為使命, 以“區域需求導向,協同創新發展”為主線,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支撐條件能力建設。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區域創新相結合,堅持科技研發與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相結合,堅持院地共建與國內開放、國際合作相結合,立足新疆、統籌西部、輻射中亞,以點帶面,加大合作深度、廣度與力度,廣泛聯合新疆和國內外其它科研、教學單位和農業企業,打造開放包容,融合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共同開創政產學研用有機銜接、上中下游聯動發展的新局面,為推動新疆建設科技驅動型高效農業發展示范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農業合作先行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艾爾肯•吐尼亞孜表示,長期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與中國農科院的交流與合作,雙方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豐富合作內容,在構建研發平臺、促進成果轉化、強化人才培養、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新疆科技興農和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業發展、農牧民增收、農村穩定在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兩大歷史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亟需進一步得到中國農科院的合作與支持。與中國農科院共建西部農業研究中心和中國中亞農業科技分中心,可以充分利用新疆與中亞地區同屬干旱半干旱灌溉農業生態區,新疆農業的技術和成果可以直接推廣應用到中亞各國的優勢,為推進我國與絲路沿線國家的民生改善和強化農業合作起到其它行業項目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實現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絲路經濟帶建設和“農業走出去”,不斷開創絲綢之路經濟帶農業科技創新、合作、發展新局面。
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劉艷、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張陸彪、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張健等出席了簽約活動。新疆自治區科技廳、財政廳、教育廳、農業廳、畜牧廳,昌吉州和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和新疆有關科研單位、高校負責人,以及中國農科院院屬有關單位、院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參加了簽約儀式。(通訊員 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