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單個水稻新品種的最高轉讓價——1000萬元于7月3日在南京產生。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的主持下,水稻所和江蘇明天種業公司正式簽約,由明天種業出資1000萬元,買斷由水稻所育成的超級稻“國稻6號”的品種經營權,而此前我國農作物新品種轉讓價一般在幾百萬元左右。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我院翟虎渠院長、科技部、農業部和江蘇省有關部門的領導出席了簽字儀式。水稻所所長程式華、江蘇明天種業公司董事長嚴少華代表雙方在協議上簽字。
“國稻6號”是水稻所科研人員歷時多年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超級稻。1999年,在科技部、農業部相關項目及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資助下,科研人員將分子育種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于2002年育成集高產、優質、高抗、廣適、口感佳等諸多優點于一身的新型超級稻——“國稻6號”。盡管該品種還尚未獲得國家新品種審定,但在全國范圍內仍有四五家知名種業公司欲奪得該品種的經營權,最后花落明天種業。嚴少華說,公司愿出天價在其未獲新品種審定的情況下買斷經營權,是經過兩年多的跟蹤觀察后決斷的。2003年在浙江富陽試種現場觀察到這一新品種的優良表現后,于2004年少量引進并在江蘇、江西、安徽3省試種,表現非常優異,在江蘇的畝產超過800公斤。
“國稻6號”在浙江試種時,百畝平均畝產達805公斤,最高田塊為825公斤;2004年國家南方稻區區試中平均畝產591公斤,比對照增產極顯著,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此外,它還具有極強的抗倒伏、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能力;米飯柔軟帶有香味,克服了大多數雜交水稻口感不佳的通病,口感和米質可與“東北米”相媲美。
翟虎渠院長對水稻所和明天種業合作開發“國稻6號”的模式表示充分肯定,對雙方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科技合作協議的具體舉措表示贊賞。他說,科研單位的強項是培育品種,科技企業的強項是經營品種,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合,不僅有利于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而且也有利于做大做強中國的種業,創造出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的良好局面。
中國超級稻育種與示范項目首席專家、水稻所所長程式華表示,以“國稻6號”為代表的第二代超級稻的出現,標志著我國超級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要大面積推廣這些新品種,需要科研機構與種業公司等共同努力。經營權的成功轉讓,對于加快中國超級稻的產業化發展意義重大。(水稻所 徐親陽)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的主持下,水稻所和江蘇明天種業公司正式簽約,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右五)、我院翟虎渠院長(左五)、科技部、農業部和江蘇省有關部門的領導出席了簽字儀式
“國稻6號”是水稻所科研人員歷時多年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超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