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院后勤服務中心的邀請,
植物保護研究所書記張步江組織帶領專家現場查看了中關村院區綠化植物病蟲害發生情況,并提出防治方案。
中關村院區的小葉黃楊蟲害發生嚴重,大量黃楊葉片被咬食枯死,經3次防治效果甚微,
植保所昆蟲專家和農藥專家經現場查看,確認小葉黃楊發生的是絹野螟,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建議和用藥方案,采用
植保所研制的“多靶標”殺蟲劑和蛋白質農藥“阿泰靈”處理后,對絹野螟的防治效果超過95%,小葉黃楊又恢復了生機。專家組還查看了松大蚜、桃蚜、鉆蛀害蟲等為害院區綠化植物的現場,并提出了隱蔽施藥防治的意見。
據悉,黃楊絹野螟是對黃楊科植物危害逐漸加重的惡性害蟲,以幼蟲食害嫩芽和葉片,常吐絲綴合葉片,被害株率50%以上,有的甚至90%,暴發時可將葉片吃光,造成黃楊成株枯死,影響市容,污染環境。黃楊絹野螟在北京發生2-3代,4月上旬開始活動,5月中旬為盛期,下旬化蛹,7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第二代發生為害期。由于北京地區的害蟲對有機磷類、菊酯類有一定的抗性,應選擇“多靶標”殺蟲劑,由于幼蟲常常在葉背危害,所以要選擇滲透性較好的農藥。
植保所昆蟲專家雷仲仁、馬春森、郭建英、農藥專家袁會珠等參加了現場會診工作。(通訊員 孫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