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經所自2009年6月全面啟動創新文化建設工作以來,按照中國農科院黨組和直屬機關黨委的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三個中心 一個基地”戰略目標,將創新文化建設作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與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證和新形勢下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組織上充分保證、環節上周密安排、方法上務實創新,使創新文化建設與農經所科研創新實際緊密結合,與研究所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營造出人本自律的人文環境、創新進取的文化氛圍、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了研究所各項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以提煉優秀文化為基礎,傾心構建特色創新文化體系
農經所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設立的專門從事農業經濟與科技政策研究的國家級公益性科研機構。50年來,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著農經人優秀的精神內涵。在創新文化建設中,農經所發動全體職工,全面梳理和提煉建所以來的文化積淀和優秀基因,并將其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構建了以“濃情”為主題、以核心價值系統、行為導向系統和環境優化系統為主體的、具有農經所特征的文化體系。
文化主題——濃情,巧妙借助了“濃”與“農”的諧音,結合“濃”與“三農”的象形,表達了農經所人熱愛“三農”、服務“三農”的情懷。所訓、愿景、使命以及管理思想、團隊理念、行為準則等,集中體現了理念文化的內涵,成為全體職工在科研、管理、服務、合作、發展過程中所秉持的思想指南和行動指針。
在標識文化方面,重新設計的所徽,既充分體現時代特征與科研機構的內涵,又把農經所的文化與審美結合起來,通過視覺形象,展現理念文化的豐富內涵。在此基礎上,全面建立了包括基礎要素部分和辦公事務部分在內的視覺識別系統,設計了所旗、信封、檔案袋、PPT模板、名片等項目,對內方便與規范全所工作人員的日常使用,對外則全方位展現研究所的整體形象,充分反映研究所深化改革、銳意進取、崇尚科學、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在環境文化方面,建立了以所訓“心耕學海、唯是求新”為背景的文化主題墻,突出了文化建設主題,美化了辦公環境;由63塊展板構成的文化長廊,分層次展示了理念文化的主要內容、研究所近年來的主要工作業績以及引人深思的格言警句,既能感受到所里的文化氛圍,又可以啟迪思想;辦公區域的總體設計力求符合科研工作的特點,營造出優美、清新、寧靜、和諧、氛圍融洽、催人奮進的環境效果。
在制度文化方面,一方面根據形勢發展和科研創新的要求,修訂、完善現有的制度體系;另一方面結合實際,制定了一整套體現研究所文化理念、符合本所發展方向的行為規范,形成了農經所《創新文化手冊》和《職工行為準則手冊》。《創新文化手冊》包括研究所的基本特征、文化積淀、文化定位,創新文化的指導思想、核心價值體系、行為體系、形象設計,創新文化的推進策略和深植策略等;《職工行為準則手冊》內容涉及科研行為、管理行為、溝通行為、激勵行為等,是全面規范職工行為的原則性要求。
以創新文化建設為抓手,著力開拓黨建工作的新途徑
農經所黨委把創新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不僅拓展了新時期黨建工作的內涵,推動黨建工作不斷深入,而且使創新文化建設成為黨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工作的有力抓手。
所黨委從農業科研單位的特性出發,結合農經所的文化特質,深入分析研究并積極探索農業科研單位黨務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將黨組織的每一項工作自覺融入到科研工作中,緊緊圍繞科技創新這一中心,履行黨委工作職能。通過創新文化建設,不斷拓寬工作領域,為中心任務的完成提供堅實有力的組織保證。
在具體工作中,所黨委注意把創新文化建設與開展創先爭優、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在全所營造出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氣;注重發揮工青婦群團組織的作用,先后建立了羽毛球、乒乓球、合唱團、女子鼓隊等興趣小組,組織參加了院趣味運動會,活躍職工生活,營造和諧氛圍;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員會,發揮青年職工的優勢和潛力,舉辦演講比賽,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黨建工作更富實際效果和創新意義。
以創新文化建設為依托,全力推進中心工作上層次
農經所開展創新文化建設始終堅持“三融合”原則,即:與發展戰略相融合——把創新文化的深度傳播、行為轉化和價值升華作為研究所實現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促進研究所的科研創新及長遠發展;與制度管理相融合——在管理理念的指導下,以營造寬松科研環境、培育科研創新精神為目標,實現創新文化與制度管理的深度融合,建立規范有序、和諧高效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與具體工作相融合——將創新文化建設切實融入到各項具體工作當中去,提升科研創新水平,培育創新人才,促進科研工作上層次、上水平、出成果。
近年來,農經所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政策顧問團”和“國家農業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開放實驗室”兩大平臺,緊扣農業經濟與農村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和難點,組織研究力量,為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農業部等部委決策服務發揮了作用。提供高層領導參閱的《判斷與思考》研究簡報有16期得到批示,其中溫家寶總理批示5篇,李克強副總理批示2篇,回良玉副總理圈閱批示9篇;2009、2010年先后承辦的兩屆“中國農村經濟論壇”,圍繞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鄉統籌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實地調研和理論分析,為政府提供強有力的決策參考,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業政策分析創新團隊”入選院首批優秀科技創新團隊,農業技術經濟研究創新團隊和產業與企業經濟研究創新團隊進入院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研究所連續被評為院級文明單位,所黨委也多次榮獲院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農經所黨委書記任愛榮說,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農經所將進一步宣傳落實創新文化建設文化成果,將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氛圍逐漸滲透到科研創新的各個層面,發揮精神財富特有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為全面實施“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起到思想先行的作用,全面推進研究所又好又快發展。一是要以創新文化理念統領各項工作,完善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管理運作模式,促進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二是要大力宣傳“濃情”文化,牢固樹立服務“三農”、服務政府決策的大局意識,充分運用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經濟科學與技術科學、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多學科綜合交叉的研究方法,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提供理論和決策依據及服務。三是要引導職工正確處理個體創新與團隊合作之間的關系,把追求個人價值與促進研究所和諧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培育崇尚科學和勇于創新的理念,倡導尊重差異和學術自由的風氣,創建有效競爭和追求卓越的機制,營造和諧民主和寬松有序的環境。四是要完善優秀人才遴選、培養、引進、流動的有效機制,營造人才輩出的體制環境。五是要凝練團隊意識,活躍職工生活,增強全所職工的歸屬感、榮譽感,營造“兼容并蓄、和諧共贏”的文化氛圍。六是要倡導“重人本、講實效、育人才、出成果”的管理理念,培養腳踏實地、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和團結協作、聯合攻關的團隊意識,改變分散的、單打獨斗式的研究模式,組織引導跨學科、跨研究室的交叉研究,通過學科結構調整、科研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及運行機制改革,將研究所建設成為農業經濟學界的排頭兵,“三農”政策創新的思想庫、農業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國內外聲望卓著、有特色、成體系的專業科研機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學民主、和諧寬松、激勵創新、協同高效的人文環境,為促進出成果、出人才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為實現“引領學科發展 服務國家決策”的歷史使命而奮斗。
濃情——農經所文化主題
心耕學海、唯是求新——農經所所訓
農經所理念文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