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與秦巴山區連片貧困地區的合作,推進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農業建設,1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武漢與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以及湖北省農業廳、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合作共建丹江口庫區(十堰)生態農業研究院框架協議。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出席簽字儀式并講話。副院長
吳孔明代表中國農科院在協議上簽字。
陳萌山指出,十堰市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核心水源區和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加強“南水北調”工程的運行管理,深化水質保護,造福人民。因此,4家單位聯合共建丹江口庫區生態農業研究院,既是推進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農業建設,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流,促進十堰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為秦巴山區連片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的重要行動,更是探索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新型科技協同創新模式、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農科院將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開展工作,在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生態特色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培訓等方面提供支持,爭取在短期內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為保障“南水北調”工程水質安全、促進區域生態農業發展、確保永續引水作出應有的貢獻。
根據合作協議,丹江口庫區(十堰)生態農業研究院將重點開展庫區水質與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防控、庫區水土流失防控、庫區增殖放養、生物凈化及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實踐等方面的研究,促進庫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農業部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總站副站長王久臣、湖北省農業廳廳長戴貴洲、十堰市人民政府市長張維國,以及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局長袁龍江、副局長王登山,油料研究所所長王漢中參加了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