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正值立春,北京城仍處在嚴寒之中。杜青林部長一行頂著刺骨的寒風,來到作物科學研究所賈繼增研究員家,給我院一線農業科研人員拜年并贈送花籃。室外寒氣逼人,室內暖意融融。
杜部長首先代表農業部黨組向賈繼增先生及全家拜年,并親切詢問了過年的準備情況和家人的工作、生活狀況。杜部長拉著賈繼增先生的手說,您的先進事跡我看過。您所從事的研究工作符合新時代的科技發展潮流,代表著先進性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您不僅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在傳播精神文明方面也作出很大貢獻。您從點滴小事做起,時刻保持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心中時刻想到黨和人民的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您高尚的思想情操、高超的研究水平、過硬的工作作風、感人的先進事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中央正在全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要通過挖掘我們身邊的先進人物、身邊的模范事跡,來影響、教育和感染大家,同心協力,扎實工作,為全面完成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
杜部長指出,今年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壓力很大,任務艱巨。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因素和最終保障還是農業科技,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的任務十分重大。杜部長要求我院在做好自身科研工作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對全國農業科技工作的改革創新及發展規劃進行通盤考慮,按照2005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抓緊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努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國家農業科研高級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工作。
最后,杜部長一再囑咐賈繼增先生要注意保重身體,注重勞逸結合。并要求隨行的我院翟虎渠院長、萬建民所長一定要為科研人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盡可能為科學研究創造良好工作條件和寬松的研究氛圍。
賈繼增是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共產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他作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集體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農業科技工作者”、國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農業部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2月4日上午,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尹成杰來到我院,親切看望慰問離休老干部趙時真和作物科學研究所患病的老科技工作者石社民,代表杜青林部長和農業部黨組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現已89歲高齡的離休老干部趙時真,紅軍時期參加革命,是我院的老院領導。老伴陳靜夫是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干部,院文獻信息中心的老領導。
在趙老的家中,尹成杰副部長詳細詢問了兩位老人的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他說,您二老是革命老前輩,為黨的事業和國家建設做出了極大貢獻。老黨員、老干部是黨的寶貴財富,您們要多保重身體,祝您們新春快樂、健康長壽。
尹成杰副部長說,目前,農業部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您二老對先進性教育活動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反映。兩位老人當即表示,作為老黨員、老干部,更要保持和發揚革命傳統,教育年青的子女,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胸懷祖國,努力工作,無私奉獻,支持他們的學習和工作不斷取得好成績。交談中,兩位老人還對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三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尹成杰對他們在耄耋之年還關心農業科技事業表示感謝,并要求我院有關部門多關心老干部的生活,使他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隨后,尹成杰副部長一行來到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石社民家中。石社民長期從事農業科研工作,是小麥育種專家,她培育出的大穗、大粒小麥品種中麥9號,在我國北方冬麥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增產效果明顯。70歲的她已與癌癥頑強抗爭多年,現患病在床,仍精神樂觀,關心著農業科研事業,她建議要創造氛圍,允許學術爭鳴和探索,倡導科學民主。尹成杰副部長對石社民研究員身患重病還想著科研事業感到敬佩和感動。他說,老一代農業科技工作者,為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農業要發展,根本途徑是加快科技進步。今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任務比去年更加繁重。農業部今年的重要工作依然是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把科技送到農民手中,使農業科技和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做好這項工作要靠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勞動和創造。杜青林部長非常關心和惦念為農業科技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老科技工作者,在此,我代表杜青林部長和部黨組向您以及廣大的農業科技人員表示親切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同時希望您保重身體,好好休養,早日康復。
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劉敏、機關黨委副書記陶永平、部工會副主席劉正欽,我院黨組副書記王紅誼、院辦公室主任沈貴銀、機關黨委副書記舒文華等一同參加了慰問。
(編輯 姜梅林 攝影 丁麟、吳京凱 文字及圖片為本院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