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萌山指出,毫不松懈地抓好糧食生產,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今年農業部首要工作任務。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口糧作物,確保水稻增產豐收對保障口糧絕對安全意義十分重大。當前,我國水稻生產面臨資源約束性強、國際低價大米市場沖擊、科技支撐不足、農民種植效益不高等不利因素。水稻單產已進入一個新的平臺期,實現持續增產的難度越來越大,必須切實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服務全國水稻生產發展。為此,院里研究決定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生產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就是要發揮中國農科院水稻學科齊全、創新能力強、服務產業水平高的綜合優勢,匯聚一支高水平的專家隊伍、建成一批固定的示范基地、推廣一系列綜合集成技術,支撐全國水稻產業發展,先行先試為主要糧食作物增產增效模式研究提供經驗借鑒,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陳萌山強調,要辦好“中心”,首先要找準定位,理順工作機制,形成有效的工作體系。“中心”要充分發揮4大功能。一是集成發布功能。將院內各研究所單獨完成的相關水稻技術集成起來,組裝配套后統一向社會進行權威發布,體現權威性。二是示范推廣功能。要根據全國水稻生產分布,與農業部主管司局、主產省農業部門做好銜接,突出抓好若干個代表性強、規模大、示范作用明顯的示范點,做到固定地點、形成規模、集成提升、加快推廣。三是跟蹤咨詢功能。要充分發揮智庫的功能,準確把握、深入研究涉及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并形成高水平的咨詢建議供主管部門決策參考。四是研究創新功能。要謀劃重大命題,并統一組織實施。
吳孔明強調,成果轉化局要落實好陳萌山書記的講話精神,盡快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生產技術中心”,及早開展工作。要把院內各所獨立完成的成熟技術連點成線,織線成網,集成一個整體;要通過全產業、全鏈條地開展合作,帶動、優化全院學科建設;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促進“中心”高效運轉,為國家、政府和農民更好地服務。
調研期間,陳萌山等還就貫徹落實國辦109號文件聽取了科研人員和產業部門的意見建議,并召開了創新工程首席專家座談會。
院成果轉化局局長袁龍江、副局長王登山,院辦公室副主任邱建軍等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