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2002年,中國農科院與大興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開展了實質性合作。雙方根據大興區農業生產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先后啟動實施了4期共34個合作項目,創造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形成了“合作以項目為紐帶,課題來源于生產實際需求,研究成果直接為生產服務”的院地合作“大興模式”。2014年7月,為了進一步深化合作,創新合作機制,中國農科院又選派了6名科技人員掛職大興區相關鎮科技副鎮長,發揮了很好的橋梁紐帶作用。
通過10多年的合作,示范推廣了一批新成果、新技術,有效促進了大興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是推廣了一批新品種,壯大了大興區農業主導產業。通過項目的實施,引進示范甘薯、西瓜、西洋梨、花卉、奶牛等一大批優良新品種,并研發了配套生產技術,有效促進了大興區主要農業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二是應用了一批先進實用技術,提升了科技支撐農業生產能力。結合大興區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推廣應用了飼料添加劑、牛奶標準化生產、甘薯脫毒、小型西瓜無土栽培、西洋梨貯藏保鮮等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技術規程,提升了科技支撐農業生產能力。三是建立了一批試驗示范基地,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通過示范基地的建設,夯實了院區科技合作的基礎,構建了成果轉化平臺,提升了產業經濟效益。四是培養了一批農業技術人員,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通過各類專題技術培訓,有效提高了大興區農技人員技術水平,提高了農民科學意識,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五是創造了顯著經濟的效益,加快了農民的增收步伐。
按照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前4期合作的基礎上,結合大興區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科技優勢,圍繞“十三五”規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新型城鎮化、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生態、節水等方面要求,重點在都市型特色西瓜新品種長季節栽培示范與推廣、飼料投入品安全高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抗寒月季新品種定向選育及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開展第五期合作。同時,共建農業科技國際合作基地,并以基地為平臺開展國際交流、技術合作、人才培養等工作,打造城南農業國際合作窗口。
簽字儀式結束后,吳孔明一行還參觀了第四期院區科技合作成果展。
院成果轉化局副局長潘燕榮,以及承擔第五期合作項目的院屬有關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