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陜西科技大學張美云副校長一行8人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考察交流,落實今年4月與加工所簽訂的學科共建協議。加工所所長戴小楓及部分專家參加了座談,副所長王強主持會議。
戴小楓對張美云一行來訪表示歡迎。他指出,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替代產業和現代農業的主體,未來30年是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高速發展期,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我國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遵循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陜西農產品資源豐富,地域特色鮮明,要因地制宜發展具有特色的陜西農產品加工業,尤其是陜西馬鈴薯種植面積廣,產量大,優勢明顯,開展馬鈴薯主糧化加工對調整飲食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意義重大。他希望,陜西科技大學與加工所在科研項目、學生培養、人員交流、國際合作、平臺搭建、學科共建及成果培育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實現共同的加工夢,為美麗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美云表示,陜西科技大學十分重視與加工所的共建工作,此次到加工所回訪收獲頗豐,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一是了解了加工所在農產品加工領域的雄厚實力和“頂天立地”的辦所理念;二是學習了加工所獨具特色的現代院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具體措施;三是領會了加工所領導層和決策層高瞻遠矚、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勇于擔當和敢作敢為的“亮劍”精神;四是感受了加工所特色黨建和創新文化,以及全體職工愛崗敬業、干事謀事、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她希望將這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嫁接到陜西科技大學,發揮共建優勢,以項目聯合申報和學生聯合培養為合作切入點開展實質性合作,開展傳統食品加工、果蔬加工、乳品加工、食品安全及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合作。
與會專家就科研合作、項目聯合申報、學科共建、學生聯合培養、人才交流與技術轉化合作等方面達成了合作意向:一是結對子主動謀求在糧油加工、乳品加工及雜糧深加工等方面開展合作;二是發揮雙方資源優勢,聯合申報“973”計劃及國際合作項目等;三是共享優勢資源,聯合培養研究生、加強人才交流、共同申報博士一級學位點等;四是合作開展成果轉化,共同為陜西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服務,將“接地氣”工作做大做強;五是結合陜西馬鈴薯產業需求,為馬鈴薯主糧化在陜西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和支撐。
張美云一行還考察了研究所創新文化建設和黨建情況,參觀了農業部農產品加工綜合性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等。(通訊員 高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