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同建立的中荷畜禽廢棄物資源化中心在中國農科院成立,標志著雙方將在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基礎上全面升級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合作,推動中荷兩國農業科技合作將更上一層樓。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校董事會成員、動物科學學院院長馬丁•思高騰(Martin Scholten)教授分別代表中荷雙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荷蘭使館農業參贊郝馬丁(Martin Olde Monnikhof)、農業部與環保部的相關領導以及來自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的各界代表60余人出席了成立典禮。成立典禮由
環發所所長張燕卿主持。
李金祥在致辭中指出,隨著畜牧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加快,養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畜禽廢棄物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給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中國可積極借鑒荷蘭等畜牧業發達國家在畜禽糞污的儲存、運輸、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利用等方面積累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積極探索適合中國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解決方案。他希望中荷畜禽廢棄物資源化中心成為中荷兩國在農業廢棄物處理領域的技術創新中心、知識信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
郝馬丁在致辭中說,荷蘭在維持高畜禽養殖密度的同時仍然滿足嚴格的歐洲環境標準,這不僅得益于技術,還得益于政策和全鏈條式的綜合管理。他希望中荷雙方科學家在合作的基礎上開發適合中國國情、能夠實現商業化轉化的畜禽資源化利用方案。
成立典禮上,農業部和環保部的相關領導介紹了我國政府在畜禽廢棄物控制和資源化利用方面所出臺的政策措施和導向。
環發所副所長董紅敏介紹了中心運行和管理初步設想。
據悉,近年來,
環發所圍繞國家畜禽養殖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等重大科技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牽頭組織全國60多家單位建立了我國第一套畜禽養殖業產排污系數,相關研究成果在全國200多家畜禽養殖場推廣應用。為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生產應用,研究所與我國規模化養殖企業的科技力量開展了廣泛合作,先后與國內知名養殖企業開展了實質性合作,并建立了產業技術開發基地,實現了產學研有機結合。(通訊員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