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創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中心任務和發展目標,結合院創新工程的要求和部署,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高度重視科研管理工作,強化科研創新,提升科研能力,科研立項數和項目經費穩步增長。截止到2014年9月5日,農經所共獲得各類基金和“十三五”規劃編制重大招標項目25項,其中各類國家基金項目11項,農業部、科技部和發改委“十三五”重大招標項目10項,農業部軟科學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申報實現農科院零的突破。科研立項總數相當于“十二五”期間,前3年立項數量的總和,為創新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 夯實研究基礎,著力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為掌握國家對農業和農業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農經所先后邀請中央政策研究室相關專家就《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講話精神作專題學術報告,為科研人員全面領會和準確把握《決定》的內容、全面領會和把握改革的基本精神作了指導;為科研團隊選題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使團隊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寬的視角研究“三農”問題,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為開拓國際學術視野,追蹤世界科技前沿,農經所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作學術報告。先后邀請到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際知名機構、院校的專家教授來所進行專題學術報告,為研究人員開拓學術視野、拓展研究思路打下了良好基礎。此外,還特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燦榮教授為科研人員作了題為“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的專題報告,為科研人員進一步準確、客觀地把握形勢,認識世界,以更全面和寬廣的視角理解和把握國家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啟發和幫助。
同時,結合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所還注重團隊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創新和管理能力。2013年12月、2014年5月,農經所先后組織召開了2013年度秋季學術交流會和2014年度春季學術交流會,有效研討了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促進了科研人員的深入交流。科研團隊專題學術交流會不僅落實了《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學術報告(講座)規范管理的若干規定》,還強化了學科間和所內外的學術交流,起到凝煉團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團隊科研攻關能力、推動研究所科研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 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強化人才團隊建設
主動出擊引首席。在進一步整合資源,凝練團隊的基礎上,根據團隊需求,積極主動與相關著名專家聯系、溝通,以情感人、以事業引人,目前有3位專家表達了來所工作的意向,1位專家基本確定,這些著名專家即使將來不能成為農經所創新工程團隊首席科學家,也有望全部納入創新工程團隊流動崗位專家。
積極招聘引骨干。按時發布了農經所“青年英才計劃”人才、博士后、人員招聘公告,在招聘中本著高層次、高標準的原則,注重人員科研水平及能力的考察,要求具有相關研究專業背景,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至少發表CSSCI、CSCD代表性學術論文2篇,或SCI、SSCI論文1篇以上。經過努力,近2年共引進人才14人,全部為博士學歷,其中博士后進站7人,人員招聘7人,2人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大大提高了農經所科研人員的整體實力,顯著優化了人才隊伍結構。
下大力氣育人才。積極鼓勵支持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以及政策研究類財政專項等重大課題。在科研立項申請和管理方面,農經所做到早部署、精安排、嚴把關、強管理,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注重申請項目質量把關,確保申請項目數量和質量穩中有升。積極鼓勵支持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以及政策研究類財政專項等重大課題。專門聘請在課題申請和評審方面豐富經驗的專家,舉辦“提升青年科研人員課題申報能力”的講座,以提升科研人員的課題申報能力。此外,還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學部專家對科研人員就申報流程進行了專題培訓,提高了科研人員申報的積極性和申報操作經驗。
農經所鼓勵支持科研團隊科研人員繼續進修深造,特別是鼓勵支持并選派青年科研人員赴海外留學、訪學或開展博士后合作研究。在創新工程申報期間,先后選派劉合光副研究員、高蕓博士赴美國農經領域知名高校進修一年。開展海外留學、訪學以及博士后研究,是縮短科研人員與國際學術前沿的差距、提升科研人員的科研業務能力和對外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 創新體制機制,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全面梳理研究所現有的科研管理制度,結合研究所發展目標進行必要的修訂,建立了科學規范的科研管理制度。2013年-2014年,農經所修訂完善了《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科研管理辦法(試行)》、《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學術報告(講座)規范管理的若干規定》、《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和《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等科研管理制度,對研究所考核評價機制、績效分配與激勵機制進行了創新。在考核評價環節中,依照《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績效考核辦法》,充分發揮分類評價的導向作用,合理制定分類分級的考核標準,正確運用考核結果。績效分配與激勵以充分調動創新崗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吸引凝聚優秀人才為目的,依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科研成果獎勵辦法(修訂)》,建立以業績為導向的績效評價辦法,強化獎勵性績效的導向作用。根據農經學科的特點性質,制定了高端科研項目獎勵及A、B、C、D4類研究成果獎勵辦法,對各類成果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其中研究所作為第一獲獎單位獲得國家級、省部級、院級科技獎勵,按照獲獎級別分別獎勵1-10萬元不等,對獲得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申請人獎勵2萬元,對獲得A類成果每篇獎勵5000元,B類成果研究所每篇獎勵2000元,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多出高端學術研究成果、高級別的政策咨詢與決策支持成果,提升農經所的綜合競爭力、政策決策支持力與社會影響力。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目前農經所科研工作呈現出3大可喜趨勢:一是4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成為資助的主力軍,意味著研究所科研團隊生機勃勃、充滿后勁。二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及政策研究類財政專項等重大課題數量漸增,表明農經所科研創新能力和整體科技實力有了進一步提升;三是積極爭取國家“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預示著農經所在院科技創新工程的引領下,農經所決策咨詢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農經所科研創新即將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軌道。(通訊員 曹新明)